省察,莫结野葡萄
【赛5:1】我要为我所亲爱的唱歌,是我所爱者的歌,论他葡萄园的事。我所亲爱的有葡萄园在肥美的山冈上。
【赛5:2】他刨挖园子,捡去石头,栽种上等的葡萄树,在园中盖了一座楼,又凿出压酒池;指望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
【赛5:3】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犹大人哪,请你们现今在我与我的葡萄园中,断定是非。
【赛5:4】我为我葡萄园所作之外,还有什么可作的呢?我指望结好葡萄,怎么倒结了野葡萄呢?
【赛5:5】现在我告诉你们,我要向我葡萄园怎样行:我必撤去篱笆,使它被吞灭;拆毁墙垣,使它被践踏。
【赛5:6】我必使它荒废,不再修理、不再锄刨,荆棘蒺藜倒要生长;我也必命云不降雨在其上。
【赛5:7】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爱的树,就是犹大人。他指望的是公平,谁知倒有暴虐(或作“倒流人血”);指望的是公义,谁知倒有冤声。
在《以赛亚书》的这段经文中,神把以色列民比作他悉心经营的葡萄园。神对这个葡萄园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刨挖园子,捡去石头,栽种上等的葡萄树,盖楼、凿压酒池,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神的精心与期待,他满心指望能收获累累的好葡萄。
然而,以色列民结出的竟是野葡萄。这“野葡萄”,是他们背离神的教导,在生活中充斥着贪婪、不公、漠视神律的象征,他们的行为与神的期望背道而驰。
《以赛亚书》5章4节:“我指望结好葡萄,怎么倒结了野葡萄呢?”这句质问,如重锤般敲打着我们内心,促使我们深入反思自身生命状态。
以色列历史的启示
回溯以色列历史,这是一部神的大能、信实与人类悖逆、沉沦相互交织的历史。
在漫长历史进程里,有两种“圣战”格外引人注目,铭刻着神对人类的期望、失望,以及救赎、惩戒的历程。
第一种“圣战”:神的拣选与恩典
第一种“圣战”,神明确吩咐以色列人去攻击迦南人,把迦南人从神所应许的迦南地驱逐出去。那时,以色列民在神指引下,手持武器,朝着迦南地前行。
神施展大能分开红海,以色列民得以安全通过。在旷野的日子,神供应他们饮食,日间以云柱引导方向,夜间以火柱照亮道路,保护他们免受敌人侵害。
最终,以色列民成功踏入应许之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这一事件,是神拣选以色列民的有力证明,彰显神的慈爱、眷顾,给予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敬拜神的机会。
当我们讲述这段故事,内心会涌起对神的敬畏、感恩,也为以色列民的勇敢、坚定而自豪。
然而,以色列的历史并非只有神的拣选与恩典,还有神的惩戒与救赎。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第二种“圣战”。
第二种“圣战”:神的惩戒与救赎
第二种“圣战”,神兴起外邦人,如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让他们攻击以色列人,最终导致以色列人被从耶路撒冷掳到外邦,遭受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苦难。
乍一听这个故事,我们心中会充满疑惑,神为何兴起外邦人攻击自己的百姓?
深入探究会发现,这是神对以色列民悖逆行为的惩戒。
以色列民背离神的教导,他们的行为让神的爱、期望一次次落空,神不得已采取这样的措施,期望唤醒他们,让他们回归正道。
从以色列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神的公义与慈爱。同样,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初代教会时,也能发现类似的警示。
初代教会的警示
在初代教会领圣餐时刻,使徒保罗严肃告诫众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
初代教会有些信徒患病、死亡,原因是他们对待圣餐随意,不明白圣餐蕴含的神圣意义。
圣餐是主耶稣亲自设立的,为纪念他的牺牲,象征他与我们生命的联合。
然而,这些信徒却将其当作平常吃喝,没有以敬畏之心领受,从而吃喝了自己的罪。
同样,在以色列历史中,神兴起外邦人攻击以色列民,甚至将他们掳到巴比伦,根源在于以色列民随意献祭,一生深陷罪的泥潭。
他们献祭时没有真诚悔改、敬畏之心,只是把献祭当作一种形式,忽略内心的虔诚、对神的敬畏。
他们的生活没有对神应有的敬畏,生命历程所结出的不是圣灵的果子,而是被贪婪、冷漠、自私、骄傲、懒惰等罪恶充斥的“野葡萄”。
回顾完初代教会的警示,我们再回到以色列民的故事,看看他们究竟结出了怎样的“野葡萄”。
以色列民的“野葡萄”
神把耶路撒冷的居民比作葡萄园。神用心经营这个葡萄园,刨挖园子,捡去石头,栽种葡萄树,盖了一座楼,又凿出压酒池。
神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带领他们在旷野漂泊,供应饮食,保护他们,最终赐给他们迦南那流奶与蜜之地,为他们建立起安居乐业的家园。
神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保障,还在精神上给予指引,赐下律法,教导他们如何敬拜神、如何生活。可是,以色列民回应神的却是结出野葡萄,而非神期望的好葡萄。
当我们仔细研读《以赛亚书》5章8至23节,便能看到这些野葡萄的具体表现。
【赛5:11】祸哉!那些清早起来追求浓酒,留连到夜深,甚至因酒发烧的人。
【赛5:12】他们在筵席上弹琴、鼓瑟、击鼓、吹笛、饮酒,却不顾念耶和华的作为,也不留心他手所作的。
【赛5:13】所以我的百姓因无知就被掳去。他们的尊贵人甚是饥饿,群众极其干渴。
【赛5:14】故此,阴间扩张其欲,开了无限量的口;他们的荣耀、群众、繁华,并快乐的人,都落在其中。
【赛5:15】卑贱人被压服,尊贵人降为卑,眼目高傲的人也降为卑。
【赛5:16】惟有万军之耶和华因公平而崇高;圣者 神因公义显为圣。
【赛5:17】那时,羊羔必来吃草,如同在自己的草场;丰肥人的荒场被游行的人吃尽。
【赛5:18】祸哉!那些以虚假之细绳牵罪孽的人,他们又像以套绳拉罪恶,
【赛5:19】说:“任他急速行,赶快成就他的作为,使我们看看;任以色列圣者所谋划的临近成就,使我们知道。”
【赛5:20】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
【赛5:21】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的人。
【赛5:22】祸哉!那些勇于饮酒,以能力调浓酒的人。
【赛5:23】他们因受贿赂,就称恶人为义,将义人的义夺去。
他们贪婪,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欺压穷人、抢占别人的土地,剥夺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使他们流离失所;
他们沉迷醉酒,整日追求宴乐,忘却神的教诲,在酒桌上挥霍生命,对神的呼召充耳不闻;
他们内心自私、冷漠,对国中的弱者视而不见,毫无怜悯之心,不愿意帮助孤寡老人、孤儿寡妇;
他们彼此欺诈,在商业交易中尔虞我诈,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他们彻底撇弃神,不再遵守神的律法,不敬拜神,反而去侍奉虚假的偶像,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罪恶;
他们滥用手中的权柄,颠倒是非黑白,让有罪的人逍遥法外,使无罪的人遭受惩罚,在法庭上徇私舞弊,让正义无法伸张,邪恶肆意横行。
以色列民结出的这些“野葡萄”,让神痛心不已。但神的爱从未缺席,他的惩戒也是出于对以色列民深沉的爱。
神的爱与惩戒:从以色列民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神如何以爱为基础,通过惩戒来引导他的子民回归正道
教牧同工们,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有个儿子,肯定希望他堂堂正正做人,真诚敬畏神,孝顺自己。
我们会从小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培养他的品德、信仰。但如果他走上歧途,经常偷家里的钱出去寻欢作乐,每天喝得烂醉才回家,还在外偷盗抢劫,甚至染上毒瘾。
当我们看到他的灵魂徘徊在地狱边缘,身体因放纵的生活病入膏肓,我们会怎么做?肯定不会继续给他钱,任由他堕落下去。
我们会想尽办法,哪怕采取严厉措施,比如把他交给警察局或者戒毒所,只为让他回头,重新走上正途。
我们会为他的堕落痛心,为他的未来担忧,但不会放弃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爱他。
神对待以色列民亦是如此,一次次给予他们机会,期望他们能幡然醒悟,回归正道,可他们却一次次让神失望。
在《以赛亚书》的记载中,亚述帝国对于以色列民来说,如同警察局;巴比伦帝国则像是戒毒所。
神曾给予以色列民无尽怜悯、恩惠、祝福,多次派遣先知去劝诫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悔改。
从摩西时代开始,神就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提醒以色列民要遵守他的律法,保持对他的敬畏。
先知们如以赛亚、耶利米等,都曾苦口婆心劝说以色列民,警告他们如果继续悖逆,将会遭受神的审判。
然而这一切都没能使他们真正悔改。神只能用他公义的审判,扭转以色列民那刚硬的态度,使他们能够在痛苦中幡然醒悟,重新回到神的怀抱。
神的审判并非出于残忍,而是出于对他们深沉的爱,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恶,从而回归正道。
从神对以色列民的爱与惩戒中,我们教牧同工也应有所反思。我们是否也认真省察过自己的生命状态呢?
教牧同工的省察
身为教牧人员,我们肩负着引领信徒走向神的神圣使命,然而我们是否认真反思过自己的生命状态?我们是否也像那些以色列民一样,在不知不觉中结出了野葡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不能总是把目光放在信徒身上,而忽略对自己的省察。我不是在问我们是否稳定参加主日聚会、牧养信徒、按时进行十一奉献、积极在教会参与服侍,这些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我们是否在生命的成长中体现出了圣灵的果子?
我们是否比以前更能在生活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安、喜乐;面对信徒的误解、教会的困难时,是否更有耐心坚守;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否更充满善意、关爱;
说话做事,是否更能彰显出基督的柔和;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是否更能克制自己。
当我们教牧同工进行自我省察时,也不能忽视教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需要我们时刻警醒。
教会中的警醒
可悲的是,如今有些教牧同工之间,不但不接纳、不饶恕彼此,反而互相论断、攻击、猜忌,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行为,与神所期望的和谐合一背道而驰。
我们本应是信徒的榜样,以爱和包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同为侍奉神的同工。
可当我们陷入这样的纷争时,我们所结出的,无疑也是酸涩的“野葡萄”。
这种不和谐的关系,不仅会影响我们自身的灵性成长,更会给信徒们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让他们对信仰产生困惑、怀疑。
在教会中,有许多行为违背了神的旨意。其中,丢特腓的种种行径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训。
丢特腓的反面教训
就像《约翰三书》里提到的丢特腓,他的种种行径堪称反面典型。在早期教会,接待旅行传道人是一项重要传统,这不仅是对传道人的支持,更是信徒践行爱心、好客之道的体现。
使徒约翰和其他传道人四处奔波,传播福音,他们的使命是将神的话语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的灵魂得到救赎。
然而,丢特腓却拒绝接待他们,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教会的传统和精神。
他关上接待的大门,拒绝使徒约翰,也就关上了信徒们聆听神话语、接受属灵滋养的机会。
他的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使徒约翰的不尊重,对传道人个人的不尊重,更是对神的使命的漠视,使得教会信徒们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属灵成长机会。
丢特腓拒绝接待传道人只是他错误行为的一部分,他在教会中对权力的追逐和引发的纷争,更是给教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教会中的权力与纷争
丢特腓一心只想在教会中占据首位。在教会这个本应人人平等、共同侍奉神的属灵大家庭里,他却将其变成满足个人私欲的名利场。他对权力、地位疯狂追逐,渴望众人的尊崇,将自己的荣耀置于神的荣耀之上。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排挤其他同工,把接待同工的人赶出教会,破坏教会的和谐氛围。
他的这种心态,使得教会中出现一种不健康的竞争氛围,破坏了教会应有的和谐、团结。
在他的影响下,教会内部开始出现分裂、矛盾,信徒们也陷入了迷茫、困惑之中。
丢特腓对权力的追逐破坏了教会的和谐,而他用恶言攻击他人的行为,更是导致了教会的分裂。
恶言与分裂
更为恶劣的是,丢特腓用恶言攻击使徒约翰和其他教会领袖。他在教会中散布谣言、诋毁他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他人的影响力,抬高自己的地位。
他的恶言恶语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教会成员的心,破坏了教会内部的和谐、信任。
他在背后对他人进行无端指责、污蔑,使得教会内部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复杂。
在一个本应充满爱、包容的教会里,他的行为却引发了纷争、分裂,让信徒们陷入了困惑、迷茫之中。
许多信徒因为他的恶言恶语,对教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对信仰的热情也逐渐消退。
丢特腓的恶言恶语已经严重破坏了教会,而他对信的辖制,更是公然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
对信徒自由的压制
不仅如此,丢特腓还阻止其他信徒接待约翰等人,并将那些愿意接待的人赶出教会。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信徒自由意志的粗暴干涉,也是对教会团契的公然破坏。
他利用自己在教会中的某种影响力,强迫信徒顺从他的意志,将那些坚守信仰原则、愿意践行爱心接待的信徒排除在外,使得教会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裂。
他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教会的秩序、和谐,让那些原本充满爱心、热情的信徒感到失望、无助。他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精神,给教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从丢特腓的种种恶行中,我们教牧同工必须深刻反思。如果我们也陷入这样的错误,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牧同工的反思
倘若我们教牧同工也像丢特腓一样,热衷于划分势力范围,搞小团体,只关注自己的影响力、掌控力,那我们所结的绝不是圣灵的果子,而是如假包换的“野葡萄”。
我们不再是信徒属灵道路上的引路人,反而成了他们前进的阻碍。
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教会的各项事务中,我们本该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推动神的事工,但当我们陷入这种争权夺利的漩涡时,决策会受到个人私利的左右,资源会被不合理地分配,信徒们也会被卷入无端的纷争之中,导致他们对教会的信任、对信仰的热情受到严重打击。
我们的行为会让信徒们对教会失去信心,对信仰产生怀疑,甚至可能让他们远离神的怀抱。
面对我们可能出现的错误,我们要从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中寻找希望和力量。
十字架上的救赎
真正的圣战,是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天父忍痛献上了他的爱子——完全圣洁的耶稣基督。耶稣以自己无罪之躯,背负起全人类的罪孽,用鲜血在天地间架起一座通往救赎的桥梁。
从始祖亚当夏娃违背神的命令,偷吃禁果开始,罪就如瘟疫般在人类中蔓延。
我们的贪婪、自私、骄傲,不断侵蚀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与神渐行渐远。
但耶稣的牺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的死,打破了罪与死亡的枷锁,让我们有了重新回到神面前的可能。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必须深刻省察自己,做出改变。
省察与改变
正如一位牧者所说:“我们自身的罪孽、缺陷比我们想要相信的还要多,但同时我们在耶稣基督里得到的爱、接纳也比我们敢于希望的还要多。”
教牧同工们,我们必须深刻地省察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结野葡萄的人。
我们要带领弟兄姊妹真实地经历罪带来的绝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恶、需要救赎的处境。
可以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失败、挣扎,让信徒明白罪的破坏力。同时,我们更要让他们深深体会到耶稣十字架的爱、接纳,引导他们紧紧依靠耶稣,获得重生、生命的改变。
在省察与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与同工之间的关系,要积极修复与和解。
修复与和解
我们也要先处理好自己生命中的问题,摒弃那些如丢特腓般的错误行径,修复与同工之间破裂的关系。
主动与有矛盾的同工沟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和解的意愿,在交流中重建信任。
在教会活动中,积极营造互助互爱的氛围,以爱、包容为信徒树立榜样。
当我们修复了与同工的关系,就要以更加虔诚的心和坚定的行动,归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带领弟兄姊妹走向神的国度。
归正与前行
愿神光照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这个礼拜天,在神的话语面前,深刻反思自己的生命,重新归正自己的行为、思想。
在日常决策中,多思考是否符合神的旨意;在与信徒交流时,多传递神的爱、宽容。
以更加虔诚的心、坚定的行动,带领信徒走向神的国度,荣耀神的圣名!
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莫结野葡萄,要结出圣灵的果子,成为神所喜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