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主日经文默想 当面的责备

2024-08-18
来源:

8月18日主日经文默想 当面的责备


主曰默想经文加拉太书2章11节:“彼得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过去六七年,我处理过一个教会分裂的问题。这个教会分裂,就是教会主要同工之间彼此有嫌隙,彼此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又跟一件事有关,就是他们不是凭着爱心当面指出其他同工的问题,而是在另一个教会同工的怂恿下,总是在明里暗里议论和批评教会的同工。

当这些同工,听到另一些同工对他们的指责和批评,他们心里就产生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越积越多,越积越大,就会因为某件小事爆发出来,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时候,这些同工背后议论另一些同工,也不是他们故意的。他们就是心里惧怕人,不敢当面指出别人的问题,又忍不住描述他们的问题。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在一次又一次拆毁教会,而不是建造教会。

因此,在《箴言》27章5节,所罗门告诉我们:“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带着爱心和勇气,当面责备别人,远胜过表面虚假的和睦。

在《加拉太书》第2章,保罗很好地实践了这节经文。当时,犯错误的不是普通信徒,而是最大的使徒彼得。

通常情况下,因为我们本性的丑陋,我们总是习惯责备贫穷、软弱、无能的人,而惧怕责备富有、强势、有才能的人。然而,保罗不是如此。面对彼得的错误,保罗不仅是责备他,而且当着众人的面,当面责备他。

在《加拉太书》2章11节,使徒保罗说:“彼得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这里的抵挡,比责备更强烈。这里的抵挡,跟《雅各书》1章4节:“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的抵挡在原文是同一个词。

意思是,保罗抵挡彼得,就像抵挡魔鬼一样。这种抵挡在程度上是一样强烈的。问题是,彼得究竟犯了什么错,以至于使徒保罗这样“当面抵挡他”?

《加拉太书》2章11-12节告诉我们:“彼得到了安提阿……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在当时,犹太人有个传统,就是不与外邦人同席吃饭。犹太人认为,外邦人是不洁净的,和外邦人同席吃饭会玷污他们。然而,福音告诉我们,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起初都是不洁净的。但是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所有相信的人都被洁净了。

因此,彼得毫无顾忌地与外邦人同席吃饭,表明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都是因信称义,都是神的子民,是平等地位,平起平坐共享团契。彼得这样的做法非常赞,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当那些奉割礼的人来到安提阿时,圣经告诉我们,彼得“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彼得不再与外邦人同席吃饭,其实是在用行动表明,外邦人还不洁净,还不能接纳成为神的子民。更准确一点说,彼得不再与外邦人同席吃饭,是在用行动否认因信称义的真理。这是保罗必须责备和抵挡使徒彼得的主要原因。

面对彼得如此严重的错误,我们可以想象,这件事过后,一定有很多人私下议论、责备和批评彼得。除非彼得当众悔改,否则他一定会给自己,给教会带来极大的伤害。问题是,除了保罗以外,其他人怎样回应彼得这么严重的错误呢?我们先来看巴拿巴和其他犹太人的反应,再来看保罗的反应。

巴拿巴等人如何回应彼得的错误?

面对彼得如此严重的错误,《加拉太书》2章12节告诉我们:“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经过耶路撒冷会议以后,他们虽然明确知道彼得这样做是犯罪,是在否认因信称义的真理,但为了所谓表面的、廉价的和睦,他们竟然视而不见。

当他们视而不见,随伙装假时,他们不是在爱彼得,而是在更深地伤害彼得。他们这样做,不仅无法挽回彼得,还会使彼得在罪中陷得更深。同时,他们这样做也是在对整个教会的伤害,为教会的分裂和偏离福音埋下了种子。

使徒保罗如何回应彼得的错误?

与其他犹太人,还有巴拿巴随伙装假与众不同的是,保罗带着爱心,勇敢地指出使徒彼得的问题。《加拉太书》2章11节告诉我们,保罗“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同时,保罗也说:“我一看见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彼得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两次向我们强调,他就当面抵挡彼得。这两处经文提醒我,使徒彼得出于对人的惧怕,其余犹太和巴拿巴也出于对人的惧怕随伙装假,但使徒保罗却不惧怕。他不是当面对彼得和颜悦色,背后却对彼得指指点点。相反,他勇敢地在众人面前指出彼得的错误,挽回彼得的错误。

保罗为什么不能为了彼得的名声,私下提醒他,而一定要在众人面前当面抵挡他?奥古斯丁在他的《加拉太书注释》里说:“保罗必须在众人面前指责他,因为他要使每一个人都因着他的指责而有所改善。如果一项错误使众人都受害,那么暗中纠正这项错误就不是适当的做法。”

两个反思

巴拿巴和保罗的对比,让我们看见,面对别人公开、严重的错误,我们需要带着爱心,勇敢地、当面的责备,而不是视而不见,随伙装假。

当巴拿巴等人视而不见,随伙装假,他们其实是在纵容彼得,让彼得错得越来越离谱。但是,保罗的做法,却是在挽回彼得错误,让彼得可以重新回到义路上。

因此,我们首先要反思:面对教会中其他弟兄姐妹的错误,我是当面指出他的问题,还是私下里对他指指点点?我总是喜欢当面说别人的问题,还是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要当众指出别人的问题,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当面指出别人的问题,而不是背后议论、责备和批评。

在教会里,有些弟兄姐妹会跟我说其他弟兄姐妹的问题,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们:“你跟我说的这些问题,你有没有跟他本人说过?”我的意思是,如果他没有跟他本人说过,他就不应该跟我说,也不应该跟其他弟兄姐妹说。

在《加拉太书》第2章,我们可以想象,面对保罗当众、当面的抵挡,彼得一定悔改了。否则,保罗不会将这件事写在书信上,以此强调因信称义的重要性。

因此,除了反思我们里面有没有惧怕人,愿不愿意为了爱的缘故当面指出其他人的错误,我们也要反思:如果有人像保罗这样带着爱心和勇气当面,甚至当众责备我们,我愿意降服在主的面前,为了神的荣耀,承认自己的错误吗?如果有人当众责备我,我是对自己被责备更敏感,还是对自己犯罪得罪神更敏感?我更在意自己有没有活在神的心意中?还是更在意被人当众责备了?

求主怜悯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自己活在更深的悔改中,也帮助我们身边的弟兄姐妹活在更深的悔改中,我们一起来祷告:

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求你赐给我勇气,使我能向朋友说出逆耳忠言;也求你赐给我力量,使我能虚心接受他们对我的忠告,即便我感受到他们在否定我,抵挡我,藐视我。如此仰望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阅读53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