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扎根信仰共同体,领受属灵福分

2025-02-09
来源:

扎根信仰共同体,领受属灵福分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天,我们一同翻开《腓立比书》,聚焦开篇的短短两节经文。别小看这寥寥数语,它们恰似一把珍贵的钥匙,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早期教会生活与信仰核心的大门,让我们得以深入领略信徒之间的紧密联结,以及神慷慨赐予的宝贵福分。

一、写给信仰共同体的问候(腓1:1)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雄踞地中海世界,腓立比城作为其版图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热闹非凡却也挑战重重。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时长途跋涉抵达此地,就此开启了意义非凡的传道事工。

当时,保罗和西拉带着传播福音的使命来到腓立比。在河边,他们遇见了紫色布匹商人吕底亚。吕底亚专注聆听保罗讲道,主开启了她的心,她和全家欣然受洗,成为腓立比教会的先驱成员。后来,保罗和西拉因赶逐附在女奴身上的邪灵,触动了当地占卜之人的利益,被诬告下狱。在冰冷潮湿的监狱里,他们非但没有抱怨,反而祷告唱诗赞美神。忽然,地大震动,监牢的门全开,众囚犯的锁链也都松开。狱卒惊恐万分,以为囚犯都已逃走,正要拔刀自杀,保罗大声呼叫阻止了他,并抓住这个契机,向他传讲福音。最终,狱卒和他的全家都信了主,受了洗。这些经历不仅展现了信仰的强大力量,也凸显出腓立比教会成员来源的多样性,无论阶层、身份如何,都因对基督的信仰汇聚在一起。

保罗和提摩太在书信开篇,谦卑地自称为“基督耶稣的仆人”。在当时的罗马帝国社会,奴隶完全归属于主人,需无条件服从主人的命令,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主人掌控。保罗和提摩太以“仆人”自称,表明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基督,一切思想、言语和行为都以荣耀基督为唯一准则。保罗曾是热衷于迫害教会的法利赛人,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经历了耶稣基督的奇妙显现,从此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成为传播基督福音最坚定有力的使者。提摩太自幼在母亲和外祖母的悉心教导下认识圣经,深受信仰熏陶,后来追随保罗,凭借自身的虔诚与努力,成为保罗传道事工中得力的助手。他们的生命历程,就是对“基督耶稣的仆人”这一身份的生动诠释。

他们写信的对象是“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众圣徒”,在圣经的语境里,并非指那些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人物,而是指所有信靠耶稣基督的人。在腓立比教会,信徒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却因着对基督的共同信仰,被神分别为圣,成为神的儿女。他们打破了世俗的阶层、贫富、性别等界限,在基督里组成了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信仰共同体。

“诸位监督”在早期教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教会属灵的守护者和引导者。从圣经的记载以及早期教会的传统来看,监督需具备诸多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他们必须在信仰上坚定不移,无可指责,在生活中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保持节制、自守、端正的生活态度,乐于接待远人,善于教导信徒真理。同时,他们要远离不良嗜好,不因酒滋事,不轻易发怒打人,性格温和,不争竞,不贪图钱财,并且能够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庭,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这些品质要求确保监督能够在属灵层面为信徒树立榜样,准确无误地教导真道,有效地防范异端邪说的侵蚀,引领教会在正确的信仰道路上稳步前行。

“诸位执事”主要负责教会的实际事务管理,是教会日常运作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早期教会,随着信徒数量的逐渐增加,各种实际事务也日益繁杂,如信徒之间的物资分配、教会活动的组织协调、对贫困和患病信徒的照顾等。执事们承担起这些具体事务,他们怀着爱心和耐心,默默奉献,确保教会的各项事务能够有序开展。他们的工作虽然看似平凡琐碎,却为教会营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让信徒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专注于灵命的成长和对神的敬拜。监督与执事分工协作,共同推动着教会在属灵和现实生活两个层面健康发展,使教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爱的属灵大家庭。

圣经实例

在《使徒行传》16章中,详细记录了保罗在腓立比的传道过程。保罗和西拉来到腓立比后,在河边的祷告聚会中遇到了吕底亚。吕底亚原本是一位专注于商业活动的妇人,但她在听到保罗传讲的福音后,内心被深深触动,主开启了她的心灵,让她领悟到神的真理。她不仅自己相信了基督,还引领全家受洗,积极投身于教会的建设与发展,成为腓立比教会的重要支柱。之后,保罗和西拉因赶鬼事件触怒了当地靠占卜女奴获利的人,被诬告下狱。在狱中,他们遭受了残酷的刑罚,手脚被戴上木狗,身体疼痛难忍,但他们依然坚定地祷告唱诗赞美神。就在这时,神以奇妙的方式彰显了他的大能,地大震动,监牢的门自动打开,囚犯们的锁链也都松开。狱卒看到这一幕,以为囚犯都已逃脱,按照当时的法律,他将面临严惩,惊恐之下正要拔刀自杀。保罗及时呼喊制止了他,并向他传讲耶稣基督的救赎之道。狱卒在极度的恐惧与迷茫中,听到了福音的好消息,他的内心被神的爱所充满,当即和全家信了主,接受了洗礼。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强大感染力和转化力,也体现了腓立比教会成员来源的多元化,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能在基督里找到救赎和希望。

在《提多书》1:5 - 9中,保罗明确教导提多要在各城设立长老(在新约圣经中,长老与监督在职责和地位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常被视为同一类教会领袖)。他强调长老必须具备无可指责的品德,在婚姻上忠诚,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生活中要节制自律,不被世俗的欲望所左右;为人端正,言行一致,成为信徒的榜样;乐意接待远人,展现出教会的包容与爱心;善于教导,能够准确地将神的话语传达给信徒,帮助他们在信仰上成长。同时,长老要远离不良行为,不因酒滋事,不轻易发怒打人,保持温和的性格,不争竞名利,不贪图钱财。此外,他们还需具备良好的家庭管理能力,使自己的儿女在敬虔的氛围中成长,凡事端庄顺服。这些要求表明监督在教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品德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会的信仰纯正和发展方向。

在《使徒行传》6章,记载了执事设立的背景和过程。当时,随着教会的迅速发展,信徒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既有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信徒,也有说希腊语的希腊化信徒。在日常的物资供给中,希腊化信徒抱怨他们的寡妇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使徒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深知自己的主要职责是祈祷和传道,但也不能忽视信徒的实际生活需求。于是,他们召集众信徒,提出要从信徒中选出七人,这七人需具备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品质,专门负责管理饭食等实际事务。这七人便是早期教会的执事,他们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教会内部的矛盾,使使徒们能够专注于属灵的教导和传道工作,同时也保障了教会日常运作的公平与和谐,促进了教会的进一步发展。

应用

在现代教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深刻领悟保罗和提摩太的榜样力量,明确自己作为“基督耶稣的仆人”的身份。在日常生活里,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社交,都要时刻以基督的教导为指引。在工作中,当面临利益冲突时,不应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而要思考如何以基督的爱和诚实的原则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团队项目中,与同事就成果分配产生分歧,我们要秉持公平、公正、友爱的态度,主动沟通协调,寻求共同的利益平衡点,避免因个人私利而破坏团队和谐,以实际行动荣耀基督的名。

对于教会中的监督而言,持续提升属灵素养是首要任务。这需要深入研读圣经,参加系统的神学培训课程,积极参与各类属灵研讨活动,与其他教会领袖交流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阐释神的话语,准确地教导信徒,敏锐地分辨异端邪说。当教会中出现信仰困惑时,监督要依据圣经的真理给予明确、准确的指引。比如面对一些新兴的神学观点或教派的冲击,监督要通过深入研究和祷告,为信徒剖析其中的正误,帮助他们坚定信仰立场。

执事则要密切关注信徒的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困难信徒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在物质方面,为患病的信徒组织探访和照顾,为失业的信徒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为贫困的信徒筹集生活物资。在精神层面,当信徒遭遇挫折、陷入迷茫时,执事要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安慰和鼓励,引导他们依靠神的力量走出困境。例如定期组织信徒关怀小组,深入了解信徒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让每一位信徒都能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

普通信徒之间要深刻认识到彼此在基督里的合一性。当教会中有新成员加入时,我们要主动伸出援手,给予热情的欢迎和帮助。可以组织新成员融入活动,如小型的欢迎聚会、信仰分享会等,帮助他们了解教会的历史、教义和活动安排,引导他们尽快融入教会生活。在教会的日常活动中,要积极打破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界限,促进信徒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比如开展跨年龄段的小组活动,让不同年龄层的信徒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包容和成长的信仰共同体。

二、属灵福分的赐予(腓1:2)

圣经背景与释经

“愿恩惠、平安从 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这句看似平常的问候语,在当时的背景下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属灵内涵。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腓立比的信徒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一方面,罗马帝国对新兴的基督教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信徒们随时可能面临来自官方的迫害,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如经济压力、疾病困扰、人际关系的矛盾等,也时刻考验着他们的信仰。保罗和提摩太深知信徒们的艰难处境,所以在书信的开头,便将这饱含深情与祝福的话语赐予他们。

“恩惠”在希腊原文中是“charis”,这个词承载着丰富的神学意义,它指的是神白白赐予的、不求回报的爱与怜悯。神的恩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最伟大的彰显便是差遣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在人类因罪与神隔绝、陷入黑暗和死亡的权势之下时,神出于他无限的慈爱,主动采取救赎行动。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以无罪之身背负世人的罪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牺牲并非因为人类自身的功绩或配得,而是神纯粹的爱与怜悯的体现。第三天,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战胜了死亡和罪恶的权势,为所有信靠他的人开辟了一条通往永生的道路。在腓立比信徒的生命中,他们因着信靠基督,亲身领受了这无比珍贵的恩惠。曾经在罪恶中迷失的他们,因着神的恩惠,生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从被罪恶奴役的状态中被拯救出来,成为神的儿女,拥有了永恒的生命和盼望。

“平安”在原文中是“eirene”,它的含义远不止于外在环境的安宁,更重要的是指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安稳。这种平安超越了世俗的理解和认知,是一种属灵的境界。即使身处困境,面临外界的压力和威胁,信徒也能因着与神的亲密关系,在内心深处拥有一份宁静和笃定。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腓立比的信徒可能遭遇经济上的困境,生意受挫、生活贫困;可能面临社会的歧视,在社交、工作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甚至可能面临生命的威胁,遭受迫害和苦难。然而,只要他们坚定地信靠基督,就能享有这份神所赐予的平安。这平安是神的应许,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和平。通过耶稣基督的救赎,信徒与神之间的隔阂被消除,得以与神和好。同时,这份和平也延伸到信徒之间,使他们因着基督的爱而和睦相处,在教会中形成一个充满平安与和谐的信仰团体。

圣经实例

在《罗马书》5:1 - 2中,保罗深刻阐述了信徒因信称义,进入神恩典的奇妙过程:“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 神相和。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 神的荣耀。”这清楚地表明,信徒因着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被神视为义人,得以与神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比如,有一位曾经深陷赌博泥潭的人,生活被赌博搞得一团糟,家庭破裂,内心充满痛苦和自责。在他绝望之际,听到了福音,信靠了基督。神的恩惠临到他,赦免了他的罪,改变了他的生命。他从此远离赌博,努力修复与家人的关系,生活重新充满希望和喜乐。这就是神恩惠在一个人生命中的真实彰显,让他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绝望走向盼望。

在《约翰福音》14:27中,耶稣在即将受难之前,对门徒们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耶稣深知门徒们在他受难后将面临巨大的恐惧和迷茫,所以特意将平安赐予他们。在耶稣受难后,门徒们确实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他们担心自己也会遭受迫害,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因着耶稣赐予的平安,他们逐渐克服了恐惧,勇敢地站出来传播福音。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信徒在遭受迫害时,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比如,在早期教会遭受罗马帝国迫害的时期,许多信徒被投入监狱、遭受酷刑,但他们在狱中依然祷告赞美神,内心充满平安,因为他们相信神与他们同在,神的平安会保守他们度过一切艰难险阻。

在《以赛亚书》26:3中,先知以赛亚宣告:“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常常面临外敌入侵、国内动荡等困境。当他们遭遇亚述、巴比伦等强国的威胁时,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百姓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然而,那些坚定倚靠神的人,内心依然能保持安稳。他们相信神的应许,相信神会拯救他们,即使外在环境恶劣,他们也能在神的保守下拥有内心的平安。这种倚靠神而得的平安,在新约时代的信徒身上同样适用。无论我们身处何种时代,面临何种困难,只要我们坚定地倚靠神,就能享有神赐予的平安。

应用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神的恩惠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时刻保持感恩之心。可以通过写感恩日记的方式,每天记录下神在生活中的恩典。这些恩典可能是一次意外的帮助,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有人伸出援手;可能是一次内心的感动,在迷茫时,内心突然被神的话语照亮;也可能是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如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等。每周可以抽出时间,回顾自己的感恩日记,与家人或教会小组的成员分享神的恩典,互相鼓励,共同感恩。在教会的感恩礼拜中,积极上台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激发其他信徒也去发现和感恩神在他们生活中的作为,营造一个充满感恩的教会氛围。

当我们面临生活中的困难与压力时,要紧紧依靠神的应许,寻求内心的平安。比如,当遭遇失业时,经济上的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让我们焦虑不安。此时,我们可以通过祷告,向神倾诉我们的担忧和恐惧,将自己的处境完全交托给神。同时,默想圣经经文,如“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让神的话语在我们心中扎根,给予我们安慰和力量。我们也可以参加教会组织的祷告会和信徒互助小组,与其他信徒一起祷告、分享经历,从他们的见证中汲取勇气和信心,在神的保守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我们要将神赐予的恩惠与平安传递给他人。在与朋友、家人相处时,用爱和宽容对待他们。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当家人犯错时,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和原谅,用基督的爱去感化他们。同时,积极分享自己的信仰经历,讲述神如何在我们生活中彰显他的恩惠,如何在困境中赐予我们平安,让他们感受到神的爱与平安。在社区中,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家庭、参与环保行动等,以实际行动彰显神的恩惠,成为传递平安的使者。走进孤寡老人的家中,为他们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信仰之爱的温暖,体会到神的关怀并非遥不可及;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物资,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与学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神的怜悯与恩赐,让他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同样践行神的爱。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在他人问路时耐心指引,用一个个小小的善举展现神的温柔与慈爱。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生活,身边的人会被我们的行为触动,进而对我们所信仰的神产生好奇与向往。我们便可以适时地分享福音,引导他们认识这位充满恩惠与平安的神,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受神的救恩,加入到信仰的大家庭中。

在教会内部,我们更要将神的恩惠与平安作为彼此相处的基石。当有信徒陷入罪恶的挣扎时,我们应以爱心和耐心去劝导,而非指责和排斥,让他们在跌倒时能感受到神的宽容与接纳,从而有勇气重新站起来,回归正途。在教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无论是敬拜、团契还是学习,都要营造平安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位信徒都能在其中感受到神的同在,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力量。

我们还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对神的恩惠与平安的理解和践行是否到位。定期进行灵修与自省,思考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否真的完全依靠神,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与他人分享神的爱时,是否真诚且毫无保留。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改进,我们能更加深入地领悟神的恩赐,也能更有效地将这份恩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从《腓立比书》开篇的这两节经文中,我们汲取到了无尽的力量与启示。早期教会的信仰共同体紧密相连,彼此扶持,共同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信仰。而神赐予的恩惠与平安,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我们的人生旅程。

让我们以保罗和提摩太为榜样,坚定不移地担当起基督仆人的角色,在教会中各尽其责,积极营造充满爱与和谐的信仰家园。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深深铭记神的恩惠与平安,心怀感恩,紧紧依靠。同时,毫不犹豫地将这份宝贵的福分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认识神、归向神。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遭遇怎样的风浪,我们都要坚信神与我们同在,他的爱与平安永不缺席。让我们携手并肩,在信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成长,用我们的生命荣耀神的圣名,见证神的伟大。愿神的恩惠与平安永远与我们同在,阿们!


阅读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