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主喜乐,坚定前行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腓立比书》4:1 - 7,去探寻保罗在这封书信中传递的宝贵信息。保罗写这封信时,腓立比教会正处于复杂的环境中。外部,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态度不明朗,信徒们面临着潜在的迫害威胁;内部,教会成员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对教会的团结和发展造成了挑战。保罗的这些话语,就像黑夜里的明灯,为腓立比教会指引方向,也为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提供了深刻的教导。
一、靠主站立得稳,成为彼此的喜乐(腓4:1)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基督教作为新兴宗教,面临着诸多质疑和反对。信徒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遭受歧视、排斥,甚至生命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称腓立比的信徒为“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 ,这表达了他对信徒们深厚的情感。“喜乐” 和“冠冕” 是极具深意的表述。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冠冕象征着荣耀与成就,保罗将信徒视为自己的冠冕,意味着信徒们在信仰上的成长和坚持,是他传道生涯中最宝贵的成果,也是他荣耀的来源。
“我亲爱的弟兄,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 ,这是保罗对信徒的殷切期望。靠主站立得稳,意味着在信仰上坚定不移,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动摇。在面对罗马帝国的迫害威胁、异教思想的冲击时,信徒们要紧紧依靠主的力量,坚守自己的信仰。这种坚定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神的信靠和对福音的深刻理解。
圣经实例
在《但以理书》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设立金像,要求所有人都要敬拜,违抗者将被扔进烈火的窑中。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拒绝敬拜金像,他们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 - 18) 他们靠主站立得稳,不惧死亡威胁,最终神拯救了他们。这体现出靠主站立得稳的信徒,能在极端困境中坚守信仰。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7:24 - 27) 这里的磐石象征着对神话语的遵行和对主的依靠,只有靠主站立得稳,才能在生活的风雨中不被击垮。
在《使徒行传》中,司提反被众人用石头打死,他在面对死亡时,满心充满对主的信靠,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徒7:59 - 60) 司提反靠主站立得稳,即便付出生命代价,也不放弃信仰,他的坚定成为早期教会信徒的榜样。
在《启示录》中,那些在大灾难中仍然坚守信仰的圣徒,他们虽面临各种苦难,但靠主站立得稳。“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启7:9 - 10) 他们的坚守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和荣耀。
在《诗篇》中,大卫多次表达对神的依靠,“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诗18:2) 大卫在面对诸多困境,如被扫罗追杀时,靠主站立得稳,他的经历激励着后世信徒在困境中依靠神。
在《希伯来书》中,提到许多信心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艰难处境中靠主站立得稳。“他们因着信,制服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来11:33 - 34) 他们的事迹表明,靠主站立得稳能战胜一切艰难。
在《哥林多后书》中,保罗自己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被囚禁、受鞭打、遭船难等,但他靠主站立得稳,他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4:8 - 9) 保罗的经历成为信徒们在困境中坚持信仰的鼓励。
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面临信仰上的挑战,比如周围人对我们的信仰提出质疑时,我们要像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一样,坚定自己的信仰。我们可以在心里默默祷告:“主啊,求你赐予我力量,让我坚定地站在信仰的立场上,不被他人的言语所动摇。” 然后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回应质疑,分享自己的信仰感悟。
在教会生活中,我们要努力成为彼此的喜乐和冠冕。当看到其他信徒在信仰上取得进步,比如一位新信徒开始积极参与教会活动,认真研读圣经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他说:“我看到你在信仰上的成长,真为你高兴,你是我们教会的骄傲。”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彼此在信仰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们可以定期回顾自己的信仰历程,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否靠主站立得稳。如果发现自己曾经有过动摇,就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更加坚定地依靠主。比如回忆自己在工作压力大时,曾怀疑过信仰的力量,这时就可以提醒自己,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要相信主会带领自己度过难关。
当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依靠主站立得稳是至关重要的基石。而仅仅个人站稳脚跟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与身边的信徒在主里同心,携手共进。毕竟,教会是一个整体,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传播福音,践行信仰。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如何在主里同心,让教会的力量得以凝聚和彰显。
二、在主里同心,携手共进(腓4:2 - 3)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早期教会中,信徒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观念,这容易导致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保罗在这里劝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这两位女性可能在教会事务或信仰理解上产生了分歧。在主里同心,意味着以基督的爱和教导为准则,放下个人的偏见和争执,共同为了教会的发展和福音的传播而努力。
保罗还提到“我也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帮助这两个女人,因为她们在福音上曾与我一同劳苦” ,这里的“真实同负一轭的” 可能是指教会中一位有影响力的信徒,保罗请求他帮助调解矛盾。在福音上一同劳苦,表明友阿爹和循都基曾积极参与教会的传道工作,为福音的传播付出努力,他们的贡献不应被忽视,更不应因内部矛盾而被埋没。
“还有革利免,并其余和我一同作工的,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 ,生命册在圣经中象征着得救之人的名录,保罗提及这些同工的名字在生命册上,是对他们信仰和工作的肯定,也鼓励大家珍惜彼此在信仰中的联系,共同为神的国度努力。
圣经实例
在《创世记》中,亚伯拉罕和罗得因为牧人之间的争执,面临着分离的危机。但亚伯拉罕主动提出和平解决的方式,他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原文作“弟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13:8 - 9) 亚伯拉罕以和睦为重,避免了冲突的升级,体现了在信仰群体中追求和谐的重要性。
在《出埃及记》中,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抱怨摩西和亚伦,产生了内部矛盾。但摩西依靠神的力量,带领大家度过难关,同时也教导大家要团结。“摩西、亚伦就俯伏在以色列全会众面前。”(民16:4) 摩西以谦卑的态度处理矛盾,维护了群体的团结。
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和巴拿巴因为马可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最终分道扬镳。但他们都在各自的传道工作中继续为神的国度努力。“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徒15:37 - 40) 虽然他们有分歧,但最终都能在信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这也提醒我们,即使有矛盾,也不应放弃对信仰的追求。
在《罗马书》中,保罗教导信徒要彼此接纳,“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罗14:13) 这体现了在教会中要避免因观念不同而产生冲突,要以包容的心对待彼此。
在《加拉太书》中,保罗和彼得之间曾因外邦人是否要遵守割礼的问题产生过争论,但最终通过沟通和对真理的追求,达成了共识。“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加2:11 - 13) 这表明在教会中,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对信仰的共同追求来解决。
在《以弗所书》中,保罗强调教会要合一,“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4:3 - 6) 教会的合一基于共同的信仰和对圣灵的依靠。
在《腓立比书》中,保罗自己以身作则,与众多同工一起为福音努力,他和提摩太、以巴弗提等同工之间的紧密合作,为教会树立了榜样。“然而,我想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作工、一同当兵,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腓2:25) 他们的合作体现了在主里同心的力量。
应用
在教会中,当我们与其他信徒产生矛盾时,要像亚伯拉罕一样,以和睦为重,主动寻求和解。比如与一位信徒在教会活动的安排上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主动找他沟通,说:“我知道我们的想法有些不同,但我们都是为了教会好,我们一起商量商量,看看怎么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化解矛盾,促进教会的和谐。
我们要积极帮助那些在信仰道路上产生分歧的信徒。如果发现两位信徒因为对圣经某段经文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争执,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圣经学习小组,邀请大家一起探讨,分享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寻求真理,促进彼此的理解和团结。
在参与教会的各项工作时,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是与其他信徒同负一轭,要相互支持。比如在筹备教会的一次大型活动时,负责不同工作的信徒要密切配合,负责场地布置的要与负责节目安排的及时沟通,共同为活动的成功努力。
在主里同心,携手共进能让我们的教会更具凝聚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靠主常常喜乐则是我们前行路上的阳光,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都能温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彰显出基督的品格。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靠主常常喜乐的奇妙境界。
三、靠主常常喜乐,彰显基督品格(腓4:4 - 5)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信徒们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之中,随时可能面临迫害和苦难。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强调“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靠主常常喜乐并非是在顺境中的轻松愉悦,而是在艰难困苦中,基于对神的信靠而产生的内心平安与满足。这种喜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属灵的境界。
“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 ,谦让的心体现了基督的品格,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追求个人的利益和荣耀,而信徒的谦让显得尤为珍贵。主已经近了,既是指耶稣基督的再来,也是提醒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以基督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主时刻都在关注着我们。
圣经实例
在《约伯记》中,约伯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失去了财产、子女,还身患重病。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神的敬畏和喜乐,他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约伯在苦难中靠主喜乐,他的态度成为信徒在困境中保持喜乐的榜样。
在《诗篇》中,大卫常常在困境中表达对神的赞美和喜乐,“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 - 2) 大卫在面对敌人的追杀、生活的波折时,始终以神为乐,相信神的引领和保护。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教导信徒要在艰难中喜乐,“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路6:22 - 23) 耶稣的教导表明,信徒的喜乐不应取决于外界的认可,而应基于对神的信仰和对天上赏赐的盼望。
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和西拉在监狱中遭受苦难,但他们依然靠主喜乐,“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徒16:25) 他们的喜乐不仅安慰了自己,也影响了周围的人,展现了信仰的力量。
在《腓立比书》中,保罗自己在被囚禁的艰难处境中,依然保持着喜乐,他对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充满信心和喜悦,这种喜乐感染着信徒们,让他们在困境中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雅各书》中,雅各教导信徒在试炼中要喜乐,“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1:2 - 3) 这表明信徒应将苦难视为成长的机会,在试炼中靠主喜乐。
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中,保罗鼓励信徒常常喜乐,“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 - 18) 这强调了靠主常常喜乐是信徒应有的生活态度。
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遇到困难,比如失业、生病时,我们要像约伯和保罗一样,靠主常常喜乐。我们可以在心里默默念诵圣经中的经文,如“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 ,给自己鼓励,同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彰显谦让的心。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为他人让座;在团队合作中,不与他人争功劳,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这些小事,让他人看到我们身上基督的品格。
我们可以定期参加教会的赞美聚会,在赞美中感受神的爱,加深靠主喜乐的体验。在聚会中,用心唱赞美诗,与其他信徒一起分享神的美好,让喜乐充满我们的生活。
靠主常常喜乐让我们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然而生活中难免会有忧虑,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依靠祷告的力量,一无挂虑地将一切交托给神。接下来,让我们一同看看如何通过祷告获得内心的平安与宁静。
四、一无挂虑,靠祷告交托(腓4:6 - 7)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信徒们面临着诸多忧虑,如生活的贫困、政治的压迫、信仰的挑战等。保罗教导信徒“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一无挂虑并非是不关心生活中的事情,而是不被忧虑所控制。祷告是信徒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祷告,将自己的需求、担忧、感恩都告诉神,表达对神的信靠。
“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当信徒将一切交托给神,神就会赐予一种超越理解的平安。这种平安不是来自于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是源于与神的亲密关系,即使在最艰难的处境中,信徒的内心也能保持平静和安稳,不受外界干扰。
圣经实例
在《创世记》里,亚伯拉罕在神应许他将拥有众多后裔时,他虽已年迈且妻子撒拉不育,但他选择相信神,通过不断祷告坚定信心。“亚伯拉罕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15:6 )他没有因现实的困境而忧虑,而是将一切交托给神,最终迎来了儿子以撒,印证了神的应许。
在《撒母耳记上》中,哈拿多年不育,饱受他人嘲讽,内心痛苦忧虑。但她在神的殿中恳切祷告,“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撒上1:10 ),将自己的渴望完全交托给神,并许愿若得子必让他终身侍奉神。最终神应允了她的祷告,赐给她儿子撒母耳,哈拿也因祷告获得内心的平安。
在《诗篇》中,大卫多次在困境中向神祷告寻求平安。“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愿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诗130:1 - 2 )无论是面对扫罗的追杀,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压力,他都通过祷告将忧虑卸给神,获得神的指引与平安。
在《马太福音》里,耶稣教导信徒不要忧虑,“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太6:25 )他以天上的飞鸟和野地的百合花为例,说明神会供应一切,鼓励信徒依靠祷告将生活的忧虑交托给神。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被捕前,门徒们因即将面临的变故充满忧虑和恐惧。耶稣安慰他们,“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约14:1 )鼓励他们通过信靠神和祷告获得内心的平安。
在《使徒行传》中,彼得被希律王囚禁,处境危险。教会的信徒们为他恳切祷告,“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神。”(徒12:5 )最终神施展奇妙的拯救,派天使救彼得脱离险境,显明了祷告的力量。
在《罗马书》中,保罗强调信徒要通过祷告与神建立联系,“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当信徒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困难,凭借祷告依靠神,就能在神的引领下,看到万事互相效力带来的益处,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安。
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如紧迫的项目期限、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很容易陷入忧虑。这时我们要像大卫一样,停下手中的忙碌,静下心来祷告。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真诚地向神倾诉:“神啊,我在工作上感到很焦虑,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压力很大,我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但我知道你是我的依靠,我将一切交托给你,求你指引我,赐我智慧和力量,让我能从容应对。” 通过这样的祷告,将忧虑转化为对神的信靠,内心会逐渐平静,也能更理智地处理工作难题。
当我们在家庭中遇到矛盾,比如与家人产生意见分歧,关系紧张时,不要独自烦恼忧虑。我们可以在家庭聚会时,提议一起祷告,将家庭的问题摆在神的面前。对家人说:“最近我们之间有些矛盾,让大家心里都不好受,我们一起向神祷告吧,求神帮助我们彼此理解、包容,化解矛盾,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爱和平安。” 共同的祷告能让家人的心更加贴近神,也有助于解决家庭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们可以养成每日灵修和祷告的习惯,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花一段时间与神交流。可以回顾一天的生活,将感恩的事向神献上感谢,把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告诉神。通过持续的祷告生活,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神所赐的平安,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风浪,内心都能保持安稳,坚定地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五、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从这段宝贵的经文中,我们汲取到了无尽的力量和指引。在信仰的道路上,靠主站立得稳是我们坚定的信念,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险阻,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主的力量,不被外界的风雨所动摇,并且要成为彼此的喜乐和冠冕,在信仰的群体中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在主里同心是教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以基督的爱为纽带,化解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携手共进,为福音的传播和神的国度努力。靠主常常喜乐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因着对神的信靠而保持内心的平安与满足,同时彰显谦让的心,让世人看到基督的品格在我们身上闪耀。
一无挂虑,靠祷告交托是我们面对生活忧虑的良方,通过真诚的祷告,将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交托给神,我们便能获得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让心灵在神的保守中安稳宁静。
新的一年,让我们将这些教导铭记于心,付诸实践。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积极践行信仰,用行动见证神的爱。当遇到困难时,坚定地依靠主;当与他人相处时,展现出基督的爱与宽容;当内心忧虑时,通过祷告寻求神的平安。让我们彼此扶持,在信仰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共同期待神的国度降临。
相信在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生命会因信仰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我们的教会将成为充满爱与和谐的大家庭,吸引更多的人归向基督。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前行,因为神与我们同在,他的祝福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愿我们都能成为神手中美好的见证,荣耀神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