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主喜乐,以认识基督为至宝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腓立比书》3:1 - 11,保罗写下这些话语时,腓立比教会正处在复杂的环境中。当时,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遭遇诸多阻碍,内部也面临着不同思想的冲击。保罗的这封信,就像黑夜里的航标,为腓立比教会指引方向,也为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带来深刻启示。让我们带着敬畏与渴慕的心,深入挖掘这段经文的丰富内涵。
一、靠主喜乐,保持警醒(腓3:1 - 3)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信徒们面临着政治压迫、社会歧视和经济困境。同时,教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一些错误思想开始侵蚀信徒的信仰根基。保罗在这样的背景下,急切地呼吁信徒“要靠主喜乐” 。靠主喜乐并非是在顺境中的轻松愉悦,而是在艰难困苦中,基于对神的信靠而产生的内心平安与满足。“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于你们却是妥当” ,保罗重复强调靠主喜乐,可见其对信徒灵命成长的重要性。这种喜乐不受外界环境左右,是源自与神的亲密关系,是在基督里的笃定。
“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 ,这里的“犬类”“作恶的”“妄自行割的” 并非实指动物或简单的作恶之人,而是比喻那些传播错误教义、破坏教会信仰纯正的人。在当时,犹太教保守派坚持外邦人必须接受割礼并遵守摩西律法才能得救,这与基督教因信称义的核心教义相悖。保罗提醒信徒要警惕这些错误思想,保护好自己的信仰。
“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 ,真正的割礼不是肉体上的仪式,而是心灵的更新与归主。以神的灵敬拜,意味着信徒的敬拜是发自内心,受圣灵引导的。在基督耶稣里夸口,表明信徒的荣耀和骄傲都源于基督的救赎,而非自身的行为或成就。不靠着肉体,是指不依赖外在的仪式、血统或律法的行为来获取救恩,而是全然依靠基督。
圣经实例
在《约伯记》中,约伯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失去了财产、子女,还身患重病。但他依然坚守对神的信仰,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尽管身处绝境,约伯依然靠主喜乐,这种喜乐是对神主权的坚定认同,是在苦难中对神的信靠。
在《诗篇》中,大卫常常在困境中向神呼求,同时也表达对神的赞美和喜乐。“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 - 2) 大卫在面对敌人的追杀、生活的波折时,始终以神为乐,相信神的引领和保护。
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传道时,被下到监狱,遭受毒打。但他们在狱中祷告唱诗赞美神,“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徒16:25) 他们在困境中靠主喜乐,这种喜乐不仅安慰了自己,也影响了周围的人。
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本可以运用神力逃脱,但他选择顺服神的旨意。他的母亲马利亚和门徒们目睹这一惨状,内心悲痛万分。然而,他们在悲痛中依然相信神的救赎计划,靠着对神的信心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盼望,这也是靠主喜乐的体现。
在早期教会,信徒们遭受罗马政府的迫害,许多人被监禁、处死。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恐惧或抱怨,反而更加坚定地信靠神,在苦难中彼此扶持,靠主喜乐。他们的聚会常常充满赞美和感恩,这种喜乐成为他们面对迫害的力量源泉。
在《约翰福音》中,施洗约翰在旷野传道,生活条件艰苦,但他深知自己的使命是为耶稣基督预备道路,因此内心充满喜乐。他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 施洗约翰以神的事工为乐,不以自身的境遇为意。
在《路加福音》中,天使向牧羊人报喜讯,宣告耶稣的诞生。牧羊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满心欢喜,“他们急忙去了,就寻见马利亚和约瑟,又有那婴孩卧在马槽里;既然看见,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凡听见的,就诧异牧羊之人对他们所说的话。”(路2:16 - 18) 他们靠主喜乐,这种喜乐驱使他们去传播福音。
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困境时,要像约伯和大卫一样,学会靠主喜乐。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多次尝试都无法解决,感到焦虑和沮丧时,我们可以停下手中的事情,静下心来祷告,将问题交托给神,回忆神在过往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和带领,从中获得喜乐和力量。我们可以对自己说:“神啊,我相信你有美好的计划,我愿意依靠你,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在你里面喜乐。”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分辨身边的错误思想。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层出不穷,有些可能会误导我们的信仰。比如,当听到有人宣扬成功神学,认为只要信神就能获得财富和成功,否则就是信仰不够坚定时,我们要依据圣经的教导,明白真正的信仰是基于对神的爱和对基督救赎的信靠,而不是追求物质的回报,从而抵制这种错误思想。
在教会生活中,我们要以神的灵敬拜。在参与敬拜仪式时,不要流于形式,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神的同在,用真诚的赞美和祷告与神交流。比如在唱赞美诗时,我们要专注于歌词所表达的对神的赞美和感恩,让每一个音符都成为我们与神心灵沟通的桥梁。
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靠主喜乐以及保持警醒的重要性,这是我们信仰生活的基石,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安宁。而当我们努力做到靠主喜乐、保持警醒之后,更要将目光聚焦在认识基督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上,因为这是我们信仰的核心与灵魂。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如何认识基督,并且明白为何要为了他丢弃万事。
二、认识基督,丢弃万事(腓3:4 - 9)
圣经背景与释经
保罗在阐述信仰核心时,先提及自己的身世背景,目的是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信仰认知。“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我更可以靠着了” ,保罗的身世堪称犹太人中的佼佼者。“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 ,他有着纯正的犹太血统,严格遵守律法,是法利赛人中的一员,法利赛人在当时被视为律法的严格遵守者和捍卫者。“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保罗曾经对基督教进行迫害,认为自己是在捍卫犹太教信仰,并且在律法的行为上,他自认为无可挑剔。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保罗在经历了耶稣基督在大马士革路上的显现后,彻底悔改归主。他意识到过去所依靠的肉体优势、律法上的义,在基督的救赎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 ,保罗将认识基督视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相比之下,其他一切都显得毫无价值。“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他毫不犹豫地舍弃过去的一切骄傲和成就,全身心投入到对基督的追求中。
“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 ,保罗强调真正的义不是通过遵守律法获得,而是因信靠基督,从神而来。律法只能让人知道罪,却无法使人称义,只有基督的救赎才能洗净人的罪,使人获得真正的义。
圣经实例
在《创世记》中,亚伯拉罕听从神的呼召,离开本地本族,前往神所指示的地方。他舍弃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财产和社会地位,只为了遵循神的旨意。“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创12:4) 亚伯拉罕将对神的信靠置于一切之上,他相信神的应许,即便前途未知,也毅然决然地踏上旅程。
在《路加福音》中,年轻的财主来到耶稣面前,询问如何才能得永生。耶稣让他变卖所有财产分给穷人,然后来跟从自己。但财主因为贪恋财富,忧忧愁愁地走了。“耶稣看见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10:21 - 2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使徒彼得、安德烈、雅各和约翰,他们在听到耶稣的呼召后,立刻舍弃渔网和船只,跟从了耶稣。“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太4:20) 他们明白认识基督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归主前迫害教会,他积极参与抓捕信徒,将他们下到监狱。但在大马士革路上,耶稣向他显现,他的生命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徒9:3 - 4) 他从此丢弃过去的偏见和骄傲,成为传播福音的重要使徒。
在《约翰福音》中,撒玛利亚妇人原本生活在道德困境中,被人轻视。但当她遇见耶稣后,她的生命被改变。她舍弃了过去的生活方式,成为耶稣的见证者,向众人传扬耶稣。“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约4:39) 她认识到耶稣是真正的救主,与认识耶稣相比,过去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
在《希伯来书》中,提到了摩西。摩西在埃及王宫长大,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他选择离开王宫,与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他宁可和 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的快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11:25 - 26) 摩西将对神的忠诚和对基督的盼望置于物质享受之上,丢弃了王宫的安逸生活。
在《旧约》中,先知以利亚面对以色列国的偶像崇拜,他毫不畏惧,坚定地捍卫神的信仰。他舍弃了安逸的生活,四处奔走,传讲神的话语,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不退缩。他将认识神、宣扬神的真理视为最重要的事,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利益。
在《新约》中,马利亚和马大两姐妹,马大忙于家务,而马利亚选择坐在耶稣脚前听他讲道。耶稣称赞马利亚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0 - 42) 马利亚明白认识基督比家务琐事更重要,她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与基督的交流中。
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各种诱惑,比如金钱、名誉和地位。我们要像亚伯拉罕、彼得等人一样,学会舍弃这些可能阻碍我们认识基督的事物。比如,当我们有机会获得一份高薪但需要我们违背信仰原则的工作时,我们要坚定地拒绝,因为我们知道认识基督比金钱更重要。我们可以祷告:“神啊,求你帮助我坚守信仰,不被金钱诱惑,让我始终以认识你为至宝。”
我们要反思自己的信仰根基,是否将信靠基督作为获得义的唯一途径。在教会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参加了很多教会活动、做了很多善事就能得救,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真正的义是因信基督而来,我们要不断加深对基督救赎的理解和信靠。
我们可以定期进行灵修,花时间研读圣经,与神交流,加深对基督的认识。就像马利亚坐在耶稣脚前听道一样,我们也要将认识基督放在首位,通过灵修,让基督的话语深入我们的内心,指导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清楚了认识基督的重要性,并努力在生活中践行之后,便会发现,认识基督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这些内涵不仅关乎我们当下的信仰生活,更与我们对永恒生命的盼望紧密相连。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认识基督的丰富内涵。
三、认识基督的丰富内涵(腓3:10 - 11)
圣经背景与释经
保罗在强调了认识基督的重要性后,进一步阐述认识基督的具体内涵。“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认识基督不仅是头脑中的认知,更是对他复活大能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耶稣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它彰显了神战胜死亡和罪恶的力量。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意味着信徒要愿意为信仰付出代价,像耶稣一样,在苦难中坚守对神的忠诚。
“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这表达了保罗对永恒生命的盼望。他相信通过认识基督,经历与基督一同受苦,最终能获得从死里复活的生命,进入永恒的国度。这种对复活的盼望,是基于对基督复活大能的坚信,也是信徒在现世生活中的力量源泉。
圣经实例
在《约翰福音》中,拉撒路死后,耶稣来到坟墓前,大声呼叫:“拉撒路出来!” 拉撒路就复活了。“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约11:43 - 44) 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耶稣复活的大能,让人们亲眼目睹了神战胜死亡的力量。
在《使徒行传》中,司提反被石头砸死,成为第一位殉道者。他在面对死亡时,心中充满对基督的信仰,毫不畏惧。“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扫罗也喜悦他被害。”(徒7:59 - 60) 司提反通过自己的死,效法了基督的死,同时也坚信自己将从死里复活,进入永恒的国度。
在《希伯来书》中,列举了许多信心的榜样,他们在苦难中坚守信仰,效法基督的死。“他们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来11:37 - 38) 这些人虽然在现世中遭受了苦难,但他们因着对基督的信靠,经历了与基督一同受苦,也盼望像基督一样从死里复活。
在《启示录》中,描绘了末日审判和信徒复活进入永恒国度的景象。“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启20:11 - 12) 这让信徒们对复活和永恒生命有了更清晰的盼望。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面对即将到来的苦难,他也曾有过挣扎,但最终顺服了神的旨意。“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耶稣的顺服和受苦,为信徒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在苦难中要效法他的死,坚定地信靠神。
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强调了耶稣复活的重要性,“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 耶稣的复活是信仰的基石,它赋予了信徒战胜死亡的希望,让信徒能够经历他复活的大能。
在《罗马书》中,保罗阐述“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6:6 )。这表明信徒在信仰里与基督同死同复活,在苦难中不断被塑造,逐渐摆脱罪的辖制,体验基督复活的改变力量。就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信徒通过与基督一同受苦,生命也会发生蜕变,彰显出复活的大能。
应用
当我们遭遇生活中的苦难,比如生病、失业、亲人离世时,要以司提反和希伯来书中那些信心榜样为楷模。把苦难视为与基督一同受苦的机会,在苦难中坚守信仰,不抱怨、不气馁。我们可以在内心默默祷告:“主啊,我知道此刻的苦难是与你同行的一部分,求你赐我力量,让我效法你的死,在苦难中彰显你的荣耀。” 同时,积极寻求教会弟兄姊妹的支持,在团契中彼此安慰、彼此鼓励,共同经历基督复活的大能。
在追求信仰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耶稣复活的意义。通过参与教会的圣礼,如洗礼和圣餐,深刻体会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奥秘。在洗礼中,象征着我们旧生命的死去和新生命的开始;在领受圣餐时,纪念耶稣的牺牲与复活,让基督复活的大能不断更新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在每次参与圣礼时,虔诚地反思自己的信仰生活,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彰显基督复活带来的改变。
面对死亡这一终极话题,我们要像启示录中描绘的那样,充满对复活和永恒生命的盼望。这种盼望不是虚幻的,而是基于对基督的坚定信仰。当身边有亲人或朋友面临死亡时,我们要用信仰的力量安慰他们,分享基督复活的福音,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永恒生命的希望。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坚信在基督里,死亡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永恒生命的大门。
四、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从这段经文中我们深刻领悟到,靠主喜乐是我们在信仰生活中应持有的态度,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险阻,都要在基督里找到内心的平安与满足。认识基督、以他为至宝,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为此我们要勇敢地舍弃一切阻碍我们与基督亲近的事物。而认识基督复活的大能、与他一同受苦并效法他的死,是我们信仰成长的必经之路,最终引领我们走向从死里复活的永恒盼望。
新的一年,让我们将这些教导铭记于心,付诸行动。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努力靠主喜乐,积极传播基督的爱与真理。当面对诱惑时,坚定地选择基督;当遭遇苦难时,紧紧依靠基督。让我们彼此扶持,在信仰的道路上共同成长,成为他人的祝福和榜样。
相信在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生命会因认识基督而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我们将见证神的大能在我们身上不断彰显,吸引更多的人归向基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信仰的荣耀,为了那永恒的国度,勇敢无畏地前行。愿神的祝福永远与我们同在,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