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感恩与依靠主的力量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天我们一同深入研读《腓立比书》4:10 - 23。保罗写这封信时,正处于被囚禁的艰难处境,而腓立比教会一直心系保罗,给予他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这段经文不仅展现了保罗与腓立比教会之间深厚的情谊,更蕴含着丰富的属灵教导,对我们当下的信仰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靠主喜乐,思念与被思念的情谊(腓4:10)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基督教的传播面临诸多阻碍,信徒们不仅要面对外界的质疑和迫害,还时常在信仰的坚持中感到孤独和艰难。保罗被囚禁期间,与外界的联系受限,他的传教工作也受到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腓立比教会对他的思念和关心显得尤为珍贵。
“我靠主大大地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 保罗因腓立比教会重新表达对他的思念而大大喜乐,这种喜乐并非基于物质的满足,而是源于属灵的情谊。在当时的环境下,信徒之间的联系充满困难,书信往来也存在风险,但腓立比教会对保罗的牵挂从未停止。他们 “向来就思念” 保罗,却因各种阻碍 “没得机会” 表达,如今这份思念得以传达,让保罗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这体现出在信仰群体中,真挚的情感能够跨越艰难险阻,成为彼此的安慰和鼓励,而保罗的喜乐是靠主而得,即使身处困境,因着这份属灵的情谊,他也能在主里找到满足和快乐。
圣经实例
在《创世记》中,雅各与约瑟父子分离多年,约瑟被卖到埃及,雅各以为他已遭遇不测,悲痛万分。多年后,当得知约瑟还活着且在埃及身居高位时,雅各满心欢喜。“以色列说:‘罢了!罢了!我的儿子约瑟还在,趁我未死以先,我要去见他一面。’”(创45:28) 这种亲人之间的思念与重逢的喜悦,就如同保罗与腓立比教会之间的情谊,在艰难中成为彼此的慰藉。
在《撒母耳记上》中,约拿单与大卫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在信仰和生活中相互扶持。当扫罗王追杀大卫时,约拿单虽身为王子,但依然坚定地站在大卫一边。约拿单思念大卫,为他的安危担忧,“约拿单因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撒上20:17) 他们之间的情谊不因艰难处境而改变,如同保罗与腓立比教会在信仰中相互牵挂。
在《诗篇》中,大卫常常表达对神的渴慕和思念,“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42:1 - 2) 这种对神的思念如同信徒之间在信仰上的牵挂,是一种属灵的渴望,能在艰难时给予力量。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在离世前告诉门徒,他离开后会差派圣灵来与他们同在,但门徒们依然对他充满思念。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他们的思念得到回应,满心欢喜。“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约20:26) 这体现出信仰群体中,对彼此的思念在相聚时能带来极大的喜乐。
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在传教旅程中与各地教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他离开一些教会后,这些教会的信徒对他十分思念,保罗也牵挂着他们。如保罗离开以弗所后,以弗所教会的信徒常常回忆他的教导,“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中,我都教导你们。”(徒20:20) 这种相互的思念成为信仰传承和延续的纽带。
在《罗马书》中,保罗表达了对罗马教会信徒的牵挂和想见他们的愿望,“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罗1:11) 这表明在信仰的大家庭里,信徒之间的思念是促进彼此成长和团结的重要力量。
在《哥林多后书》中,保罗与哥林多教会之间虽有过矛盾和误解,但在解决问题后,彼此的思念和情谊更加深厚。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信徒的思念溢于言表,“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林后2:4) 这体现出信仰群体中,即使经历波折,思念和情谊也能让彼此更加紧密。
应用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当我们与教会中的弟兄姊妹因各种原因暂时分别时,要像保罗与腓立比教会一样,保持对彼此的思念。比如,当有弟兄姊妹因工作调动去了外地,我们可以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他们联系,询问他们的生活和信仰状况,表达我们的关心和思念。可以说:“我一直惦记着你,在新的地方还适应吗?信仰生活有没有什么新的感悟,我们一起分享分享。”
我们要学会在与弟兄姊妹的相聚中感受属灵的喜乐。每次参加教会聚会时,不要只是流于形式,而是要用心与大家交流,分享彼此的信仰经历和生活点滴。当我们看到弟兄姊妹在信仰上有成长时,要像保罗因腓立比教会的思念而喜乐一样,为他们感到高兴,给予鼓励和赞美。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团契活动,邀请那些因特殊原因较少参加教会活动的弟兄姊妹参加,增进彼此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在活动中,一起分享圣经的教导,共同祷告,让思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促进彼此的信仰成长。
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靠主喜乐以及思念与被思念的情谊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情谊如同温暖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而当我们沉浸在这份属灵的温暖中时,还需要学会在生活里保持知足常乐,感恩一切。因为知足与感恩,是我们在信仰道路上内心平静和坚定的基石。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如何在任何景况中都能做到知足常乐,学会感恩。
二、知足常乐,学会在任何景况中感恩(腓4:11 - 12)
圣经背景与释经
保罗所处的时代,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作为四处传教的使徒,他面临着物质匮乏、居无定所、遭受迫害等诸多困难。同时,早期教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信徒对物质追求和属灵追求的平衡问题。保罗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
保罗所说的知足,并非是消极地接受现状,而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神的信靠。他经历过物质丰富的时候,也遭遇过极度匮乏的困境,但他都能泰然处之。处卑贱时,他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处丰富时,他不骄傲自满。这种知足的秘诀在于他对神的坚定信仰,相信神会在任何情况下供应他的需要,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他的内心都有依靠,都能找到满足感。
圣经实例
在《约伯记》中,约伯原本生活富足,拥有众多财产和子女。但在撒旦的试探下,他失去了一切,还身患重病,遭受极大的痛苦。然而,约伯没有抱怨,他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即使在最艰难的处境中,约伯依然保持对神的敬畏和感恩,体现出知足的心态。
在《诗篇》中,大卫多次表达对神的信靠和感恩,无论生活顺遂还是遭遇困境。“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 - 2) 当他被扫罗追杀,四处逃亡时,他依靠神的力量,内心依然平静,相信神会拯救他,这是在困境中知足的表现;当他成为以色列的君王,拥有荣耀和财富时,他也没有忘记感恩神的恩赐,保持谦卑和知足。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讲述了一个关于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财主生前奢华享受,却不关心穷人,死后下了地狱;而拉撒路生前贫穷受苦,死后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对神的信靠和知足。“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路16:19 - 21)
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在传教过程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被囚禁、受鞭打、遭遇船难,但他始终保持对神的信靠,知足常乐。“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林后11:24 - 25) 尽管如此,他依然能在困境中找到力量,积极传播福音,因为他知道神与他同在,这是他知足的源泉。
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教导提摩太要知足,“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提前6:11 - 12) 强调信徒不应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应追求属灵的富足,在任何景况中都要知足。
在《希伯来书》中,提到许多信心的英雄,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对神的信靠和知足。“他们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来11:37 - 38) 他们虽身处困境,但因对神的信仰而内心满足,不抱怨命运。
在《雅各书》中,雅各教导信徒要在试炼中保持喜乐和知足,“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1:2 - 3) 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机会,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相信神会带领我们度过难关。
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临经济困难,比如收入减少或遇到意外支出时,我们要像约伯和保罗一样,保持知足的心态。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而是要感恩神已经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可以反思自己拥有的健康、家人的陪伴、信仰的力量等宝贵财富,在心里默默感恩:“神啊,虽然我现在面临经济上的困难,但我感谢你赐予我的一切,我相信你会帮助我度过这个难关。” 同时,我们可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合理规划开支、寻找额外的收入来源等。
当我们生活富足时,不要骄傲自满,要学会感恩神的恩赐。比如,当我们获得一笔意外之财或升职加薪时,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奉献给教会,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提醒自己这一切都源于神的祝福,我们要更加珍惜和感恩。可以在奉献时祷告:“神啊,感谢你赐予我这份财富,我愿将它用于你的国度,帮助更多的人,求你继续引领我,让我在富足中不忘你的教导。”
我们可以定期进行感恩练习,每天晚上睡觉前,回顾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情,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在任何景况中都能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比如,今天遇到了一位友善的邻居,或者在工作中得到了同事的帮助,都可以成为我们感恩的内容。
知足常乐与感恩之心,能让我们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内心的平静。而当真正的挑战来临,我们更需要依靠主的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依靠主的力量,去领略“凡事都能作”的奇妙应许。
三、依靠主的力量,凡事都能作(腓4:13)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早期教会的发展中,信徒们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如罗马政府的迫害、社会舆论的质疑等。同时,在信仰实践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传教的阻碍、与其他信徒的矛盾等。保罗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信徒:“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这里的 “那加给我力量的” 指的是神,保罗强调在面对生活和信仰中的种种挑战时,信徒不应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要依靠神的大能。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信靠神,神就会赐予力量去克服。这并非是说信徒可以不劳而获或轻易成功,而是在面对困难时,有神的力量支撑,让他们有勇气、有智慧去应对,最终战胜困难。这种依靠神的力量是一种属灵的力量,它能改变人的心态,让人在困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相信神的计划和安排。
圣经实例
在《出埃及记》中,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遭受法老的残酷压迫。他们向神呼求,神差派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在面对红海阻挡和法老军队的追赶时,摩西依靠神的力量,向海伸杖,红海便分开,以色列人安全通过。“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干地。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出14:21 - 22) 这显示出依靠神的力量,就能突破看似不可能的困境。
在《士师记》中,当以色列人面临外敌入侵时,神兴起士师拯救他们。如基甸在神的带领下,以少胜多,打败了米甸人。基甸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但他依靠神的力量,充满信心地去战斗。“耶和华对基甸说:‘我就与你同在,你要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士6:16) 这表明依靠神的力量,平凡人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在《撒母耳记上》中,大卫面对巨人歌利亚的挑衅,众人都惊恐万分,但大卫依靠神的力量,勇敢地迎战。他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神。”(撒上17:45) 最终大卫成功击杀歌利亚,成为以色列的英雄。这体现出依靠神的力量,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在水面上行走,门徒们看到后惊恐万分。彼得请求耶稣让他也在水面上走过去,耶稣应允了。彼得起初依靠对耶稣的信心,在水面上行走,但后来因害怕而开始下沉。“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太14:28 - 3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依靠神的力量,就能做出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但一旦失去信心,就会陷入困境。
在《使徒行传》中,彼得和约翰在圣殿门口遇到一个生来瘸腿的人,他们依靠神的力量,奉耶稣的名让他行走。“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徒3:6 - 8) 这显示出依靠神的力量,就能成就神迹,帮助他人。
在《哥林多后书》中,保罗在面对各种苦难时,依靠神的力量坚持下来。他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4:8 - 9) 这表明依靠神的力量,就能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被困难打倒。
在《希伯来书》中,那些信心的英雄们依靠神的力量,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他们因着信,制服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来11:33 - 34) 他们的事迹证明了依靠神的力量,就能创造奇迹,实现神的旨意。
应用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我们要像大卫依靠神战胜歌利亚一样,依靠神的力量。我们可以在开始工作前祷告:“神啊,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很有挑战,但我相信你会赐予我智慧和力量,让我能够顺利完成。求你引导我的思路,帮助我克服困难。” 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神会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引
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神会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引。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或许会突然想到一个新思路,或许会在与人交流中获得启发,这时我们要感恩神的帮助,坚定对神的依靠。
在面对人际关系的困扰,比如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产生矛盾时,依靠神的力量去化解。可以先冷静下来,向神祷告,祈求神赐予自己宽容和理解的心,让自己能够以基督的爱去对待他人。然后主动与对方沟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倾听对方的意见,在交流中寻求和解。在这个过程中,依靠神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争吵和冲突升级,用爱去修复关系。
当我们面临生活中的重大抉择,如选择职业方向、决定是否搬家等,依靠神的引领。花时间安静地在神面前祷告,研读圣经,从神的话语中寻找指引。也可以向教会中的属灵长辈请教,听取他们的建议。在思考和祷告的过程中,留意内心的感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相信神会为我们指明方向。比如,在考虑换工作时,如果多次在祷告后感觉某个方向更有平安和感动,同时也发现一些相关的机会出现,就可以相信这可能是神的引导。
依靠主的力量,让我们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而在这条信仰的道路上,我们并非独自前行,患难与共的属灵情谊,也是支撑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感受这种珍贵情谊的美好与力量。
四、患难与共,属灵情谊的珍贵(腓4:14 - 18)
圣经背景与释经
保罗在传教生涯中,多次遭遇患难,被囚禁、受迫害是常有的事。腓立比教会在保罗最艰难的时候,给予了他无私的支持。“然而你们和我同受患难,原是美事。” 保罗认为,腓立比教会与他一同经历患难,这种患难与共的情谊在信仰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支持传教士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腓立比教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保罗身边。
“腓立比人哪,你们也知道我初传福音,离了马其顿的时候,论到授受的事,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地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 这表明腓立比教会在物质上对保罗的支持始终如一。他们的馈送不仅解决了保罗的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支持体现了他们对福音事业的认同和参与。“我并不求什么馈送,所求的就是你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在你们的账上。” 保罗强调,他更看重的是腓立比教会信徒在信仰上的成长,希望他们的属灵生命不断丰富,结出更多的果子,这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 保罗将腓立比教会的馈送视为献给神的美好祭物,认为这是神所喜悦的,因为这背后是他们真诚的爱心和对信仰的坚守。
圣经实例
在《创世记》中,当所多玛和蛾摩拉城即将被毁灭时,亚伯拉罕为这两座城向神恳切祈求。尽管这两座城充满罪恶,但亚伯拉罕出于对生命的怜悯和对神公义的信任,与神展开对话。“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创18:23 - 24) 这种为他人的命运担忧并积极代求的行为,就如同腓立比教会对保罗的支持,在患难中展现出关爱。
在《出埃及记》中,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时,摩西肩负着带领众人的重任,压力巨大。他的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支持和帮助。虽然他们也曾因嫉妒产生过矛盾,但总体上在艰难时刻相互扶持。“米利暗和亚伦因他所娶的古实女子就毁谤他,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耶和华听见了。”(民12:1 - 2) 即便有波折,他们患难与共的情谊依然存在,共同为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努力。
在《撒母耳记上》中,扫罗王嫉妒大卫,想要杀害他。约拿单作为扫罗的儿子,却与大卫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不顾父亲的命令,多次帮助大卫脱离险境。“约拿单对大卫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我指着耶和华起的誓,所说的话,我父扫罗虽找你,我必告诉你。’”(撒上20:42) 约拿单在大卫患难时不离不弃,这种情谊在危险中显得尤为珍贵。
在《诗篇》中,大卫表达了对神的依靠以及对神拯救的期待,同时也体现出他与神患难与共的信念。“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愿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130:1 - 4) 信徒与神之间这种在患难中相互依靠的关系,是信仰的核心,也如同信徒之间患难与共的基础。
在《使徒行传》中,彼得被希律王囚禁,教会的信徒们为他切切地祷告。“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神。”(徒12:5) 这种为患难中的弟兄姊妹恳切代祷的行为,体现了教会内部患难与共的精神,大家在信仰中紧密相连,共同面对困难。
在《罗马书》中,保罗强调信徒之间要彼此扶持,“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罗14:13) 在患难时刻,不互相指责,而是相互帮助,这是属灵情谊的体现,也是教会在困境中保持团结的关键。
在《哥林多后书》中,保罗与哥林多教会在经历了误解和矛盾后,重新恢复了信任和支持。保罗在面对诸多苦难时,哥林多教会再次给予他关心和帮助。“你们既然热心行善,在这一切事上也当甘心行,并且你们向众人行,向我们也行。”(林后8:11) 这种在患难中修复并加深的情谊,让彼此的信仰更加坚定,也让教会的力量得以彰显。
应用
在教会中,当有弟兄姊妹遭遇困难时,我们要像腓立比教会支持保罗一样,伸出援手。比如,有弟兄姊妹生病住院,我们可以主动去探望,帮忙照顾,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如帮忙购买生活用品、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等。同时,组织教会的其他弟兄姊妹为他们祷告,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
当我们自己处于困境时,要接受弟兄姊妹的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坦诚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困难,相信他们会在信仰的爱中给予支持。在接受帮助后,要心怀感恩,日后也以同样的爱心去帮助他人。比如,当我们面临经济困难时,教会的弟兄姊妹为我们提供经济援助,我们要真诚地感谢他们,并在自己有能力时,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互助小组,针对教会中不同的困难群体,如失业的弟兄姊妹、单亲家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在小组中,大家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让患难与共的属灵情谊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
患难与共的情谊,让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神的供应,是神无尽的爱与大能。我们享受着神的供应,也理应将荣耀归给神。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神的供应以及荣耀归神的深刻内涵。
五、神的供应,荣耀归神(腓4:19 - 23)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早期教会,信徒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物质匮乏、信仰迫害等诸多问题。保罗在这样的背景下,向腓立比教会宣告:“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这是对神的坚定信靠和对信徒的鼓励。神的供应是基于他的荣耀和丰富,他有无限的能力满足信徒的一切需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供应是在基督耶稣里实现的,通过与基督的连接,信徒能够获得神的恩赐。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表达了保罗对神的赞美和敬拜,因为神的供应彰显了他的伟大和慈爱,一切的荣耀都应归属于神。最后的问候语,“请问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安。在我这里的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众圣徒都问你们安。在凯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 体现了教会内部的团结和彼此的关爱,在基督里,信徒们是一个整体,相互牵挂,共同分享神的恩典。
圣经实例
在《创世记》中,神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裔将如同天上的繁星、海边的沙那样多。尽管亚伯拉罕和撒拉年事已高且一直没有孩子,但神最终赐给他们儿子以撒。“耶和华按着先前的话眷顾撒拉,便照他所说的给撒拉成就。当亚伯拉罕年老的时候,撒拉怀了孕,到神所说的日期,就给亚伯拉罕生了一个儿子。”(创21:1 - 2) 这显示出神的应许必然成就,他会供应信徒的需求,实现他的计划。
在《列王纪上》中,以利亚在旱灾期间,神指示他到基立溪旁,让乌鸦早晚给他叼饼和肉,又喝溪里的水。“你要离开这里,往东去,藏在约旦河东边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王上17:3 - 4) 神以奇妙的方式供应以利亚的生活所需,彰显了神的供应无所不能。
在《诗篇》中,大卫赞美神的供应,“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 - 2) 大卫一生经历起伏,但始终感受到神的看顾和供应,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宫廷中,神都满足他的需要,保护他的安全。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教导信徒不要为生活忧虑,“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6:25 - 26) 强调神会供应信徒的生活所需,只要信靠他,就无需担忧。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在旷野使五千人吃饱,他用五个饼和两条鱼,让众人都吃得饱足,还剩下十二篮零碎。“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约6:5 - 6) 这个神迹展示了神的供应能力,他能在看似匮乏的情况下,满足众人的需求。
在《使徒行传》中,教会初期,信徒们凡物公用,“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徒4:32) 在这个过程中,神的供应使得信徒们在物质共享中彼此相爱,没有缺乏,体现了神在教会群体中的供应和引领。
在《罗马书》中,保罗阐述神的救赎和供应,“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8:38 - 39) 神的供应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属灵的,他的爱和救赎是信徒最宝贵的财富,永远不会缺乏。
应用
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物质缺乏或生活困境时,要像亚伯拉罕和以利亚一样,坚定地相信神会供应我们的需要。比如,当我们面临失业,经济陷入困境时,我们可以在祷告中向神倾诉:“神啊,我现在失去了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但我相信你会为我预备合适的工作,满足我的生活需求。求你指引我,让我知道该如何行动。” 然后积极寻找工作机会,同时留意生活中的点滴,感恩神的每一次供应,可能是朋友的帮助,也可能是一些意外的机遇。
我们要时刻将荣耀归给神。当我们获得成功,比如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或者在生活中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时,不要将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要感恩神的恩赐和帮助。可以在公开场合或与他人分享时,表达对神的赞美:“这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神的恩赐,是他在背后指引我、帮助我,一切荣耀都归给神。”
我们要积极传播神的爱和神的供应这一信息。在与他人交流时,分享自己在信仰中经历神供应的见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神的伟大和慈爱。比如,在与邻居聊天时,讲述自己在困难时如何依靠神获得帮助,鼓励他们也去寻求神的帮助,感受神的爱。
六、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通过对这段经文的深入学习,我们深刻领悟到在信仰生活中,靠主喜乐、知足常乐、依靠主的力量、患难与共以及神的供应这些真理的重要性。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像保罗一样,在主里找到喜乐和满足,学会在任何景况中感恩,依靠神的力量战胜困难。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将这些教导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当我们与弟兄姊妹相处时,要珍惜彼此的情谊,在患难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当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坚定地依靠神,相信他会供应我们的一切需要。让我们时刻保持感恩之心,将荣耀归给神,以积极的信仰生活影响身边的人。
相信在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生命会因信仰而更加丰盛,我们的教会会成为充满爱与力量的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神的国度努力,期待神的荣耀在我们身上不断彰显。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我们同在,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