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中的同工情谊与使命担当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天,让我们一同翻开《腓立比书》2:19 - 30,深入探寻这段经文背后蕴藏的深厚情谊与属灵教导。保罗写下这封信时,正被囚禁在罗马,身处困境的他,心中却时刻牵挂着远方的腓立比教会。那时,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面临重重阻碍,教会不仅要应对来自外部的迫害,还需解决内部的各种问题,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保罗的书信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予信徒们指引与鼓励。
一、提摩太:忠心的同工(腓2:19 - 24)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基督教被视为异教,传道者和信徒常常遭受歧视、迫害,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保罗作为早期教会的关键领袖,四处奔波建立教会,传播福音,急需可靠的同工协助。他在信中提到提摩太,言语间满是信任与期待。
“我靠主耶稣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 ,保罗深知与腓立比教会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性。当时通信不便,他只能依靠使者传递信息。提摩太若能前往,就能详细了解教会情况,无论是信徒灵命成长、信仰实践,还是面临的挑战,都能让被囚的保罗获得极大安慰。这体现出保罗对教会无微不至的关怀,即便自身艰难,也时刻心系信徒。
“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 ,在复杂的传道环境中,许多人在侍奉中迷失方向,受世俗影响,追求个人利益、权力或安逸,忽视了基督的事工。但提摩太不同,他全心全意关注教会与信徒的属灵状况,与保罗志同道合,这种对基督事业的专注和对信徒的深切挂念,在当时极为难得。
“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 ,提摩太自幼受母亲和外祖母影响,熟知圣经(提后3:15) 。他长期跟随保罗传道,从马其顿到亚该亚,再到以弗所,历经艰辛。他积极传播福音,面对质疑、反对和迫害,始终坚定站在保罗身边。他与保罗的情谊深厚,敬重保罗如同父亲,在传道旅程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艰难险阻。
“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样了结,就盼望立刻打发他去;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保罗渴望尽快让提摩太前往腓立比教会,带去关怀与帮助,坚固信徒信仰。同时,他也期待自己能早日与信徒相聚,继续投身传道工作,体现出他对教会的深厚情感和对传道使命的坚定执着。
圣经实例
在《使徒行传》中,提摩太初次被提及是在保罗第二次传教旅程。“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徒16:2 - 3) 提摩太加入传道团队后,全身心投入福音事业。在腓立比,他们遭遇反对,保罗和西拉被下狱,但提摩太不离不弃,与他们一同在狱中祷告唱诗,神以地震开启监门,他们的传道工作并未因此中断(徒16:16 - 40) 。
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时,面临犹太会堂的强烈反对,“保罗就离开他们,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徒18:7) 提摩太与保罗一同坚守,努力传播福音,哥林多教会得以建立并成长。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派提摩太前往,“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林前4:17) 提摩太帮助信徒解决信仰和生活困惑,维护教会秩序与和谐。
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发挥重要作用。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教导他,“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提前1:3) 以弗所是重要城市,商业繁荣,文化多元,异端思想易传播。提摩太谨遵教导,竭力维护纯正信仰,抵制异端,积极教导信徒,使教会在信仰上稳固发展。
保罗传道生涯中,提摩太多次陪伴他面对危险。在帖撒罗尼迦,“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忽然,地大震动,甚至监牢的地基都摇动了,监门立刻全开,众囚犯的锁链也都松开了。”(徒16:25 - 26) 提摩太从未退缩,坚定与保罗为福音事业奋斗。
保罗在罗马被囚禁时,提摩太关心他的状况并尽力帮助。“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后4:9 - 11) 从保罗的话语中,能感受到提摩太的重要性和他对提摩太的殷切期望。
早期教会中,像提摩太这样忠心的同工还有很多。巴拿巴与保罗一同传教,“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徒11:25 - 26) 他不仅在传道上与保罗紧密合作,还积极鼓励其他信徒,为教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应用
在信仰生活中,我们从提摩太的经历里汲取力量,他的忠心与执着激励着我们在教会侍奉里坚定前行。明白了提摩太对传道使命的专注后,让我们看看在个人信仰生活里,如何积极践行,成为像他一样忠心的信徒。
在个人灵修时间里,我们要专门留出一部分来反思自己对传道使命的态度。每周固定安排一个晚上,静下心来回顾这一周在信仰实践中的表现。我们要思考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时,是否将信仰放在首位,是否像提摩太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不移地追求基督的事工。比如,当工作忙碌占据了大量时间,导致我们灵修的时间被压缩时,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能因为世俗的事务而忽视了与神的交流,要重新调整时间安排,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来研读圣经、祷告,让信仰成为生活的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寻找机会向身边的人传播福音。无论是与同事聊天,还是和朋友聚会,我们要自然地分享自己的信仰故事。比如,当和朋友聊到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我们要分享自己是如何通过祷告和依靠神的力量来缓解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这些分享,希望能激发他们对信仰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基督。我把每一次这样的交流都当作是传播福音的使命,努力践行着提摩太兴旺福音的精神。
我们在信仰生活中努力学习提摩太的忠心,这让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而除了忠心,以巴弗提的舍己奉献同样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品质。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如何在个人信仰生活中,像以巴弗提一样,成为舍己的仆人。
二、以巴弗提:舍己的仆人(腓2:25 - 30)
圣经背景与释经
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会派去服侍保罗的信徒,他的使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且艰巨。那时,罗马帝国的交通主要依靠步行、马车或船只,从腓立比到罗马,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险。不仅要跨越山川河流,还可能遭遇强盗、恶劣天气等危险。通信也极为不便,信息传递缓慢且容易中断。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巴弗提肩负着腓立比教会对保罗的关怀与支持,毅然踏上旅程。
“然而,我想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作工、一同当兵,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 ,保罗将以巴弗提视为亲密的战友,“一同作工、一同当兵” 生动地描绘出他们在属灵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情景。以巴弗提受腓立比教会的差遣,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保罗支持,还在精神上成为他的有力支柱。在当时,传道者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们居无定所,常常面临食物、衣物和住所的短缺。以巴弗提的到来,为保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让他能够更专注地投身于传道事业。这种教会之间的相互扶持,是早期教会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体现了信徒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共同信仰的坚守。
“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 ,以巴弗提虽然身处异乡,为保罗的事工忙碌,但他的心始终紧紧系着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当他得知自己生病的消息传回教会,让信徒们为他担忧时,他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不安。这深刻地反映出他对教会的深厚情感,他把教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这种超越距离的牵挂,展现了早期教会强大的凝聚力和信徒之间真挚的爱。在那个充满苦难和挑战的时代,信徒们彼此牵挂、相互关怀,成为彼此在信仰道路上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
“他实在是病了,几乎要死,然而神怜恤他,不但怜恤他,也怜恤我,免得我忧上加忧” ,以巴弗提在服侍保罗的过程中,遭遇了重病的折磨,生命垂危。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巨大考验,也让保罗陷入了极度的担忧之中。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重病往往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然而,神的怜悯降临,以巴弗提奇迹般地康复。这一事件不仅是对以巴弗提的拯救,也让保罗如释重负。它体现了神在教会事工中的保守和看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神也不会忘记他的仆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信徒在面对困境时,对神的坚定信仰和依靠,神的怜悯成为他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所以我越发急速打发他去,叫你们再见他,就可以喜乐,我也可以少些忧愁。故此,你们要在主里欢欢乐乐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这样的人” ,保罗急于让以巴弗提回到腓立比教会,一方面是希望信徒们能因他的平安归来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忧虑。他深知以巴弗提对教会的重要性,以及教会对他的牵挂。同时,保罗教导信徒们要以热情和敬重的态度接待以巴弗提。在早期教会中,接待信徒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实践,它体现了信徒之间的彼此接纳和关爱。尊重像以巴弗提这样为信仰付出的人,是对他们奉献精神的认可,也是激励更多信徒投身于教会事工的重要方式。
“因他为作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不顾性命,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 ,以巴弗提为了基督的事工,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他不顾路途艰险来到保罗身边,在物资和精神上全力支持保罗,弥补了腓立比教会在供给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他的奉献精神是对基督信仰的生动诠释,展现了一个信徒为了传播福音、服侍他人,甘愿舍弃一切的高尚品质。在早期教会的发展历程中,正是有许多像以巴弗提这样无私奉献的信徒,才使得福音得以广泛传播,教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圣经实例
在《使徒行传》中,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故事从反面凸显了以巴弗提的奉献精神。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卖了田产,却私自留下一部分价银,“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徒5:3 - 4) 他们因不诚实和自私受到神的惩罚,与以巴弗提全心全意的奉献形成鲜明对比。
早期教会中,许多信徒像以巴弗提一样,为支持传道者付出一切。耶路撒冷教会面临饥荒时,“于是众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徒11:29 - 30) 这些信徒慷慨解囊,帮助其他教会弟兄姊妹度过难关,体现了教会之间的互助与关爱,这种精神与以巴弗提服侍保罗的行为一致。
在《罗马书》中,保罗提到“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罗15:26) 表明当时许多信徒在经济上大力支持传道事业,他们的奉献出于对基督的热爱和对传道使命的认同。以巴弗提不仅在物质上供给保罗,还付出时间和精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他的奉献更加全面和深入。
《哥林多后书》中,保罗详细描述了马其顿教会的慷慨奉献,“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林后8:2) 马其顿教会在自身处境艰难时,依然积极奉献支持福音事业,这种舍己奉献精神与以巴弗提不顾性命服侍保罗的行为一脉相承。他们都展现了信徒对信仰的坚定和对传道事业的无私付出。
教会历史中,许多传教士为传播福音远渡重洋,前往陌生地区。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同时介绍基督教信仰。他在异国他乡历经艰辛,甚至病逝在中国,但奉献精神影响无数人。他像以巴弗提一样,为基督事工不顾艰难险阻,勇敢前行,为信仰开辟道路。
现代教会中,许多信徒默默奉献,为教会发展付出时间和精力。一些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参与教会各项服务工作,从打扫教堂、准备礼拜用品,到组织教会活动,他们的付出看似平凡,却为教会正常运转和信徒信仰生活提供重要保障。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巴弗提的奉献精神,是教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早期教会迫害时期,许多信徒为保护教会财产和传道者,不惜牺牲生命。他们面对罗马政府迫害毫不退缩,将教会利益和传道事业放在首位。这种舍己精神与以巴弗提为基督事工不顾性命的行为相呼应,彰显信仰的强大力量和信徒的坚定信念。
应用
当教会组织一些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活动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参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想一想以巴弗提不顾性命为基督事工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坚持下去,不抱怨,不退缩。
在日常的教会服务中,有的弟兄姊妹主动承担起一些琐碎但重要的工作。比如,每次礼拜结束后,他们主动留下来帮忙打扫教堂,整理座椅。虽然这些工作看似平凡,但我们知道这是为了给其他弟兄姊妹创造一个良好的敬拜环境,也是对教会的一种奉献。当看到教堂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整洁有序时,我们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为教会的事工贡献一份力量,就像以巴弗提为了支持保罗,默默地在背后付出一样。
当身边的信徒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像以巴弗提关心教会信徒那样,主动伸出援手。如果有信徒生病住院,我们去医院探望,为他带去慰问和帮助。有时候我们要帮他照顾家人,或者为他提供一些生活上的便利(崔芹有病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边,全心全意地帮助他度过难关。通过这些行动,我践行着舍己的精神,让信徒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三、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从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提摩太的忠心和以巴弗提的奉献,他们是我们信仰道路上的光辉榜样。在教会发展历程中,我们需像他们一样,对基督事工充满热情,对教会和信徒心怀关爱。
新的一年,让我们积极投身教会侍奉,以提摩太的专注和以巴弗提的奉献为指引。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坚定信念,不追求个人利益,将基督事工放在首位。与同工合作时,建立深厚情谊,相互支持,共同成长。信徒为教会发展付出努力时,给予尊重和鼓励;自己有机会为教会服务时,毫不犹豫奉献自己。
相信在神的带领下,我们的教会会因每一位信徒的努力和奉献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将成为彼此的祝福,成为社会中的光和盐,吸引更多人归向基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信仰的荣耀勇敢前行,在侍奉中见证神的大能,享受神的恩赐。愿神的祝福永远与我们同在,阿们!
重写每部分的应用,仅侧重信徒个人的信徒生活,与其他无关。段落之间加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