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督之心,铸信仰真章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天,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腓立比书》第二章的开篇经文中,这些充满智慧与力量的话语,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在信仰道路上关于团契生活、个人品格塑造以及使命担当的探索之路。
一、在基督里的劝勉与合一(腓2:1 - 2)
圣经背景与释经
保罗写这封信时,腓立比教会虽已建立,但仍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内部或许存在着意见分歧和矛盾冲突。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思潮涌动,异教文化的影响、世俗价值观的冲击,都可能使信徒们在信仰实践和教会生活中产生不同看法,因此迫切需要巩固信徒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信仰的凝聚力。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保罗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唤醒信徒们对在基督里所领受的珍贵恩赐与深厚情感的记忆。
“在基督里的劝勉”,神的劝勉如同慈父对子女的谆谆教导,贯穿于圣经的每一页。从旧约中神对以色列人的指引,到新约里耶稣对门徒的训诫,都旨在引导我们避开罪恶,行在真理与公义的道路上。这种劝勉不仅是对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心灵的塑造,让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例如,神通过先知以赛亚劝勉以色列人归向他,“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赛1:16 - 17),这是神对信徒道德行为和社会公义方面的劝勉。
“爱心的安慰”,基督的爱无私且深沉,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痛苦与失落时,这份爱给予我们无尽的慰藉。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甘愿为世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一伟大的牺牲彰显了无与伦比的爱。他的爱穿越时空,在我们面对困境时,如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比如,当我们因亲人离世而悲痛万分,或因工作失败而陷入绝望时,基督的爱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痛,让我们在悲伤中依然能感受到希望与安慰。
“圣灵的交通”,圣灵是神与人之间的桥梁,使我们在属灵层面实现深度交流。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在信徒身上,让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语言的信徒能够彼此理解、共同赞美神(徒2:1 - 4)。这种交流超越了语言、文化和背景的差异,是一种基于共同信仰的心灵契合。在教会生活中,圣灵的交通让我们能够分享彼此的属灵经历、感悟和负担,互相鼓励、共同成长。例如,在团契聚会中,我们因圣灵的感动,彼此分享神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引领,这种交流使我们更加坚定信仰,感受到在基督里的紧密联系。
“心中的慈悲怜悯”,这是神的性情在我们心中的体现。神对世人充满怜悯,他看到人类在罪恶中的挣扎与痛苦,便差遣耶稣基督来拯救我们。我们既蒙神如此的怜悯,也当以同样的心去对待他人。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遭遇苦难,无论是疾病、贫穷还是心灵的创伤,心中应涌起慈悲怜悯之情,促使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安慰。
“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基于在基督里的这些宝贵经历,保罗热切呼吁信徒们达成高度的合一。
“意念相同”意味着我们在信仰的核心教义、价值观和目标上保持完全一致。信仰的核心教义是我们信仰的基石,如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他的救赎工作、复活以及将来的再来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些教义,不被任何错误思潮所动摇。在价值观方面,我们应以圣经的教导为准则,重视爱、公义、谦卑、宽容等品质。而共同的目标则是传扬福音,使更多人认识基督,归荣耀于神。例如,在讨论教会的发展方向时,我们应从这些核心出发,共同寻求神的旨意,确定符合信仰原则的计划。
“爱心相同”要求我们以基督那无条件的爱为标准,去爱每一位弟兄姊妹。基督的爱是无私的,他爱世人,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我们也应如此,不因其外貌、财富、社会地位或性格差异而区别对待,而是毫无保留地关爱每一个人。无论是性格开朗还是内向的信徒,无论是富足还是贫穷的弟兄姊妹,都应感受到我们同等的爱。
“一样的心思和意念”,让我们在面对教会事务、生活抉择时,能从共同的信仰角度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教会中,无论是侍奉工作的分配,还是对信徒关怀的方式,我们都应秉持相同的信仰理念,以教会的整体利益和信徒的灵命成长为出发点。在生活中,当面临道德抉择、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时,我们都以圣经的教导为指引,彼此鼓励,共同践行信仰。这种合一不仅能让教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能让保罗这位属灵导师的心中满溢喜乐,因为他深知信徒们在信仰上的团结与一致,是福音得以广传、教会得以兴旺的重要保障。
圣经实例
在《使徒行传》中,早期教会的信徒们堪称合一的典范。“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他们共同生活,彼此分享,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信仰共同体。在面对外界的压力与迫害时,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当彼得被希律王囚禁,这一消息传来,整个教会的信徒们没有丝毫犹豫,昼夜不停地为他祷告。他们深知彼得对教会的重要性,也坚信神的大能。众人的心意相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们紧紧相连。最终,神施展大能,让彼得神奇地从狱中逃脱。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信徒们在信仰的感召下,意念相同,为了共同的目标——拯救灵魂、荣耀神,齐心协力,不离不弃。他们的合一不仅拯救了彼得,也让更多人见证了神的伟大和教会的凝聚力。
五旬节圣灵降临的场景同样震撼人心,“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当时,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信徒们聚集在一起。圣灵的降临,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他们能够彼此理解、共同赞美神。这种奇妙的交流与合一,是圣灵交通的生动体现。它让信徒们深刻体会到,在基督里,他们超越了世俗的差异,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合一不仅在当时促进了福音的传播,也为后世信徒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在圣灵的引领下,我们能够实现真正的团结与和谐。
在《罗马书》中,保罗也强调:“弟兄们,我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又藉着圣灵的爱,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为我祈求神” 。这里体现出信徒们在信仰的指引下,为了共同的属灵目标,彼此劝勉、共同祷告,心意相通。保罗深知,面对传教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呼吁信徒们与他一同祷告,寻求神的帮助和指引。这种共同的祷告,不仅增强了信徒之间的联系,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相信神的同在和神的大能。通过共同为保罗祈求,信徒们在信仰上更加团结,共同为福音的传播而努力。
而在《约翰一书》里,“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 。约翰深刻强调爱心是信徒之间的牢固纽带,以神的爱为源头的爱心,让信徒们紧密相连,实现爱心相同。在教会中,这种爱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有信徒生病时,其他信徒会主动去照顾;当有信徒遇到经济困难时,大家会慷慨解囊。这种基于神的爱的彼此关怀,使教会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让每一个信徒都能感受到神的温暖和关爱。
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针对哥林多教会的纷争严肃地说:“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从反面强调了教会中保持合一,避免纷争的至关重要性。哥林多教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别,他们以不同的领袖为标榜,彼此争论,甚至互相攻击。这种纷争严重破坏了教会的和谐与团结,阻碍了福音的传播。保罗严厉地指出,这种行为是属肉体的,是按照世人的方式行事,背离了基督的教导。这与腓立比书此处呼吁的合一相互呼应,警示我们要时刻警惕分裂的隐患,保持教会的团结与和谐。
还有《以弗所书》明确提到:“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清晰地指出信徒要积极努力维护在圣灵里的合一,这是教会健康发展、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在教会生活中,我们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避免冲突和争吵。当出现不同意见时,我们应冷静地沟通,寻求圣灵的引导,以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守圣灵所赐的合一之心,让教会在爱与和谐中不断发展壮大。
应用
在个人的信仰生活里,教会活动是我们与神亲近、与弟兄姊妹交流的重要时刻。每次参加教会的礼拜,我们都会提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怀着敬畏和虔诚的心去敬拜。唱赞美诗时,我们不要只是跟着旋律哼唱,而是用心去感受每一句歌词传达的对神的赞美和感恩。当唱到“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会在心里默默回顾神在我生活中的引领与看顾,是他让我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困境中获得力量,这让我更加坚定地与其他信徒一起,以共同的信念赞美神,达成意念上的一致。
平日里,我也会在网上主动与其他信徒交流灵修心得。有一次,我在研读圣经时对某个教义的理解产生了困惑,便向一位资深的牧者请教。他不仅耐心地为我讲解,还分享了他自己的感悟和经历,让我深受启发。从那以后,我也会主动将自己在信仰中的收获通过长山教会网站分享给其他弟兄姊妹,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还是在神的指引下获得的突破,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彼此鼓励,共同成长,在爱心上相互扶持,践行着爱心相同。
每周我都会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灵修和祷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为教会的发展、信徒们的灵命成长以及世界的和平祈祷。我深知,每一个信徒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祷告中,我与神倾心交谈,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倾诉给他,同时也寻求他的指引,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抉择时,能从信仰的角度出发,与其他信徒保持一样的心思和意念,为荣耀神而努力。
当我们在信仰生活中努力追求合一,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后,会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时刻需要我们展现出谦卑与互助的品质,这也是信仰的重要体现。当我们在教会生活中努力践行合一的理念后,将视角转向日常生活,会发现谦卑与互助的信仰品格同样重要,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谦卑与互助的信仰品格(腓2:3 - 4)
圣经背景与释经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世俗观念盛行,人们深受其影响,往往追求个人荣耀、热衷于结党营私。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人的成就与荣耀,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为了追求名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种风气逐渐渗透到教会内部,威胁着教会的团结与信徒的信仰。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保罗言辞恳切地告诫信徒要坚决摒弃这些不良行为。
“不可结党”,结党会像毒瘤一样破坏教会的团结。在教会中结党,会形成不同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教会的整体利益和神的旨意为导向。他们可能会为了争夺权力、资源或影响力,彼此争斗,导致教会内部矛盾重重,分裂不断。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基督的教导,因为基督希望教会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信徒们彼此相爱,共同传扬福音。例如,在一些教会历史中,曾出现过因不同的神学观点或领导权问题而形成的派别,他们互相攻击,使得教会陷入混乱,福音的传播受到极大阻碍。
“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贪图虚浮的荣耀源于自私的欲望,是对世俗价值观的盲目追求。在世俗世界里,荣耀往往与财富、地位、名声等外在的东西挂钩。但这种荣耀是短暂的、虚幻的,它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对于信徒来说,追求虚浮的荣耀会使我们偏离信仰的正轨,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与神的关系以及对他人的关爱。比如,有些信徒为了在教会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赞扬,在侍奉中表现自己,而不是出于对神的爱和对信徒的关怀,这种行为就是贪图虚浮的荣耀。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谦卑是基督的重要品格。耶稣基督虽为神子,拥有无上的荣耀和权柄,但他却道成肉身,取了奴仆的形象,谦卑地服侍众人。他在世间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困苦,却毫无怨言。他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谦卑的榜样,教导我们要放下自我,以他人的利益为重。当我们存心谦卑时,我们会尊重每一位弟兄姊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真心认为别人比自己强。这种谦卑的态度不仅能促进教会内部的和谐,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属灵生命。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这进一步着重强调了信徒之间互助的重要性。在信仰生活中,我们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自己的灵命成长、个人需求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彼此相连,息息相关。当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当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26)。因此,我们要关心他人的属灵状况,当看到有信徒在信仰上遇到困惑或挣扎时,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引导。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人的生活困境,在他们遭遇疾病、贫穷、家庭问题等困难时,给予实际的支持和关爱。这体现了基督的爱与关怀,他不仅专注于自己的神圣使命,更时刻心系世人的灵魂得救与福祉,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圣经实例
耶稣基督是谦卑的完美典范。他在最后的晚餐中,亲自为门徒洗脚。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中,洗脚是地位低下的仆人的工作,而耶稣作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却屈尊为门徒服务。他弯下腰,拿起水盆和毛巾,一个一个地为门徒洗脚,洗净他们脚上的尘土。这一行为不仅震撼了门徒,也为后世信徒树立了谦卑服侍的标杆。他教导门徒:“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明确告诉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在生活中践行谦卑之道,放下身段,去服侍他人。
在《创世记》中,约瑟被哥哥们卖到埃及,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与艰辛。他被抛入陌生的环境,遭受各种苦难,但他始终保持对神的信靠。当哥哥们因饥荒来埃及求粮时,约瑟已经成为埃及的宰相,拥有至高的权力。然而,他没有记恨哥哥们曾经的恶行,而是以宽容和爱心对待他们,顾念他们的困境。他不仅原谅了哥哥们,还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让他们在埃及得以生存。约瑟的行为彰显了顾别人的事的高尚品质,他不计前嫌,以他人的福祉为重,展现了信仰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路加福音》里记载,撒玛利亚妇人在井边打水时,耶稣主动与她交谈,全然不顾当时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之间根深蒂固的隔阂与偏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仇恨和歧视,他们互不往来。但耶稣却打破了这种界限,关注撒玛利亚妇人的灵魂需求,耐心地向她传讲救恩。他与她分享活水的奥秘,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罪,并引导她归向神。这显示出耶稣不局限于自己的事,而是心怀天下,顾念他人灵魂的伟大胸怀。他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爱的真谛,教导我们要超越种族、文化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去关爱每一个人。
在《使徒行传》中,巴拿巴是一位充满爱心和谦卑的信徒。他富有,却慷慨地卖掉田产,将钱奉献给教会,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信徒。他没有将财富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看作是神托付给他的资源,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还积极鼓励初信的保罗,当时保罗曾迫害教会,但归信基督后,巴拿巴看到了他的潜力和热情,
他还积极鼓励初信的保罗,当时保罗曾迫害教会,但归信基督后,巴拿巴看到了他的潜力和热情,主动带他进入教会事工,向其他信徒介绍保罗的改变,为保罗提供在教会中服侍和成长的机会。巴拿巴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一心只为教会的发展和信徒的成长。在与保罗一同外出传道的过程中,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他也毫无怨言,默默支持着保罗,展现出无私奉献与谦卑互助的美好品质,成为信徒们学习的楷模,让我们看到在信仰实践中,真正的谦卑与关爱是如何推动教会发展、帮助信徒成长的。
而在《腓立比书》中,保罗自己也始终践行着这些教导。他虽为伟大的使徒,在传道过程中却甘愿受苦。他不辞辛劳地前往各地,不顾旅途的劳累、环境的恶劣以及随时可能遭遇的危险,一心只为信徒的信仰成长。他在书信中多次表达对信徒的关怀,为他们的灵命状况忧心,不断地教导、劝勉他们。例如,他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针对教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道德混乱、信仰纷争等,耐心地给予指引,帮助他们回归正确的信仰道路,全然顾念着各地教会信徒的属灵状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和对信徒的关爱。
在《哥林多后书》中,保罗提到自己的软弱,他说:“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保罗在传道生涯中遭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被人辱骂、迫害、囚禁,但他没有因此而抱怨或退缩。他明白,在自己的软弱中,神的力量才能更加彰显。他放下了对个人荣耀和舒适的追求,以基督的事工为重,将自己完全交托给神,展现出谦卑的态度,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信仰者在面对困境时,如何依靠神的力量,以谦卑和坚韧的姿态前行。
还有《雅各书》教导:“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从正反两方面深刻强调了谦卑的重要性。在圣经故事中,我们看到许多因骄傲而跌倒的例子,如尼布甲尼撒王,他因自己的强大和成就而骄傲自满,最终受到神的惩罚,失去理智,像野兽一样生活。相反,像亚伯拉罕,他谦卑地听从神的呼召,离开家乡,前往神指示的地方,神就大大赐福给他,使他成为多国之父。这些例子时刻提醒我们,只有保持谦卑之心,才能领受神的恩赐,在信仰道路上稳步前行。
应用
在日常的灵修生活中,我们始终警醒自己保持谦卑。每次翻开圣经,研读那些充满智慧与力量的话语时,我们都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神的启示如同明亮的灯塔,而我们不过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断寻求指引的信徒。我们不再轻易对经文的理解妄下定论,而是怀着敬畏与谦卑的心,反复思考、虔诚祈祷,渴望神能开启我的心智,让我更准确地领悟他的旨意。每当在灵修中获得新的感悟,我们也不会沾沾自喜,而是深知这是神的恩赐,是他愿意向我显明真理。
在与其他信徒交流信仰心得时,我们要把每一次对话都当作是学习成长的机会。我们认真倾听他们的见解,尊重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圣经的理解,即便与我的观点有所不同,也不会急于反驳。我相信每个信徒在与神的交流中都有独特的收获,都能为我带来启发。有一次,一位教师分享他对某段经文的感悟,与我以往的认知大相径庭。但我放下自己的先入为主,耐心倾听他的讲解,才发现他从生活经历出发的解读,为那段经文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也拓宽了我的视野。这让我更加坚定,在信仰交流中,谦卑是打开彼此心灵、共同进步的钥匙。
当其他信徒在信仰上遇到困惑向我倾诉时,我们要全心投入地倾听,感同身受他们的迷茫与挣扎。我们深知每个人在信仰道路上都会有起伏,都可能陷入黑暗时刻。我们要陪伴他们一起祷告,求神照亮他们的内心,也会分享自己曾经的类似经历,以及神如何带领我走出困境。我们要明白,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神给予我们的机会,让我们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信仰的力量,以及信徒之间彼此扶持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有丝毫的骄傲或优越感,因为我们知道,今天我们能给予帮助,明天我们也可能需要他人的援手,我们是一个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信仰共同体。
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谦卑与互助的品格后,更深层次的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我们信仰追求的更高境界。
三、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2:5)
圣经背景与释经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保罗对信徒的核心劝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信仰的光芒。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深受世俗价值观的影响,追求个人利益、权力和荣耀。而基督的价值观与世俗截然不同,他的一生展现出的是无私的爱、极致的谦卑、伟大的舍己和无尽的怜悯,与世俗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保罗深知,只有信徒们以基督的心为心,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信仰,践行神的旨意。
基督耶稣的心,是充满爱、谦卑、舍己、怜悯的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与神同等,却不以这尊贵的地位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他降生在马槽,出身卑微,成长于平凡的家庭,没有世俗意义上的财富和地位。在传道过程中,他接触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百姓,如渔夫、税吏、罪人等,他以平等和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彰显出无与伦比的爱与谦卑。
他的舍己精神更是体现在为世人的罪甘愿受死。耶稣明知自己将面临残酷的十字架刑罚,但他为了拯救人类,毅然决然地走上这条道路。他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虽曾痛苦挣扎,但最终还是顺服了神的旨意,甘愿为人类的罪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舍己的爱,超越了人类的理解,是对神的忠诚和对人类的怜悯的极致体现。
他的怜悯之心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他看到众人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就怜悯他们,教导他们,医治他们的疾病,满足他们的属灵和身体需求。无论是面对身患重病的人,还是被社会遗弃的罪人,他都给予同情和帮助,用爱去接纳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正途。
圣经实例
除了前面提到的耶稣基督的诸多事例,在《马太福音》中,耶稣面对众人的跟随,他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教导他们,医治他们的疾病,满足他们的属灵和身体需求。当五千人在旷野中跟随他,饥饿难耐时,耶稣用五个饼和两条鱼喂饱了众人,这不仅解决了他们身体的饥饿,更是对他们信心的一种滋养,展现出他对众人的关怀和怜悯,他时刻关注着人们的需要,并以超自然的能力满足他们。
在《约翰福音》中,拉撒路死后,耶稣来到坟墓前,“耶稣哭了” ,这简短的记载,却深刻体现出耶稣对世人的爱与怜悯。他与拉撒路及其家人有着深厚的情谊,他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尽管他知道自己即将要使拉撒路复活,但他依然为人类的死亡和痛苦而悲伤。这一哭泣,让我们看到耶稣的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他不仅是全能的神,更是与我们一同经历悲伤与苦难,给予我们安慰和力量的救主。
在《路加福音》中,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也是基督之爱的延伸。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伤,祭司和利未人路过都视而不见,而撒玛利亚人却不顾当时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之间的仇恨,停下来帮助他。他为受伤的人包扎伤口,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送他到客栈照顾,并拿出钱来交给店主,嘱咐他照顾伤者。这个撒玛利亚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他人的关爱,他跨越了种族和仇恨的界限,展现出无私的爱与怜悯,正是以基督的心为心的具体体现。
在《罗马书》中,保罗强调:“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这正是基督耶稣的心的真实写照。基督的爱就是如此,他对人类恒久忍耐,即使人类不断犯罪背离他,他依然给予我们悔改的机会;他充满恩慈,赦免我们的罪,拯救我们脱离死亡的权势;他不嫉妒,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分享他的爱与救赎;他不自夸、不张狂,以谦卑的姿态来到世间,默默为人类付出。信徒们要以此为准则,不断培养自己的爱心,让爱成为我们生活的底色,像基督一样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加拉太书》中,保罗说:“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 ,从反面提醒信徒们要以基督的心为心,避免纷争。在教会生活中,如果信徒们不能以基督的爱和宽容对待彼此,而是互相指责、攻击,那么教会就会陷入混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当我们以基督的心为心,充满爱与包容,才能保持教会的和谐与团结,共同为信仰而努力。
在《希伯来书》中,作者鼓励信徒:“你们要思念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免得疲倦灰心” ,这也是在教导信徒学习基督的坚韧与宽容。基督在传道过程中,遭受了无数的顶撞和迫害,但他始终保持宽容和坚韧,没有放弃拯救人类的使命。我们在信仰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会受到他人的误解和攻击,此时我们要学习基督,以坚韧和宽容的心去面对,坚定不移地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应用
在面对他人的误解和指责时,我们努力学习基督的宽容。有一次,我在教会网站分享自己的信仰感悟时,有位有家庭背景的信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甚至言语有些激烈。当时我心里很委屈,但我想到基督在面对世人的误解和迫害时,依然选择宽容和爱。于是,我冷静下来,耐心地倾听他的观点,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流,解释我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尊重和理解,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而生气或反驳。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基督宽容的力量,也明白了在信仰生活中,宽容是化解矛盾、增进彼此理解的关键。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会花一些时间进行灵修,阅读圣经并默想基督的品格。我会思考基督在各种情况下的言行,然后将这些教导应用到当天的生活中。比如,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会想起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他在极度痛苦中依然顺服神的旨意,这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当我面对诱惑时,我会想到基督在旷野中抵制诱惑的经历,从而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被世俗的欲望所左右。通过这样的灵修,我努力让基督的品格在我心中扎根,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彰显出基督的爱。
四、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从这些经文中,我们深切领悟到在基督里合一、谦卑互助以及以基督之心为心的重要性和美好。让我们将保罗的教导铭记于心,坚决摒弃世俗的不良观念,紧紧以基督为榜样,在教会中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信仰,关爱他人。
让我们携手并肩,以爱为帆,以信为桨,在信仰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每一次的谦卑服侍,每一份对他人的关爱,都是我们荣耀神的生动见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定地相信神与我们同在,他的力量会帮助我们克服一切。让我们用行动诠释信仰,让基督的爱如明灯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吸引更多的人归向神。愿神的祝福如春雨般滋润我们,如暖阳般温暖我们,引领我们在信仰的征程中不断成长,收获满满的喜乐与平安。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的一年,为信仰而活,为荣耀神而努力,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