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亚伦二子手里的凡火

2025-02-06
来源:

亚伦二子手里的凡火

经文(利10:1 - 2):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

民3:4:拿答,亚比户在西乃的旷野向耶和华献凡火的时候就死在耶和华面前了。他们也没有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在他们的父亲亚伦面前供祭司的职分。

民26:61:拿答,亚比户在耶和华面前献凡火的时候就死了。

引言

在以色列会幕那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亚伦的两个儿子,怀揣着香炉,步伐匆匆地迈向圣所。此前,他们亲眼目睹神火自天而降,熊熊燃烧,将燔祭全然吞噬(利9:24),那震撼人心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可转眼间,他们却擅自行动,用凡火献祭。刹那间,神的火焰再次闪现,只是这一次,不再是悦纳的象征,而是熊熊燃烧的审判之火(利10:2)。这突如其来的烈火,不仅吞噬了两位祭司,更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着每一位事奉者的内心:我们手中用以献祭的火,究竟是源自神圣祭坛的圣火,还是从世俗世界借来的凡火?

一、人的凡火

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各自手持香炉,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那么,他们献上的凡火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所谓凡火,是指从别处获取,而非取自祭坛,是不圣洁的火源。他们二人不遵循神所规定的献祭方式,擅自行动(这是耶和华未曾吩咐他们的),这无疑是对祭司职权的滥用,更是对神的极大轻慢。正因如此,才会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喷薄而出,无情地将他们吞噬。

要知道,祭坛之上,有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专门供祭司在服侍时取用(利6:12 - 13 坛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烧柴,并要把燔祭摆在坛上,在其上烧平安祭牲的脂油。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 。当有火从耶和华面前蹿出,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时,百姓们亲眼目睹,无不欢呼雀跃,纷纷俯伏在地(利9:24 )。正如荣光曾充满刚立起的帐幕(出四十34)和后来的圣殿(代下五14) ,这耶和华的火,必须在燔祭坛上持续燃烧,绝不能是凡火。

这里的关键在于,听命远比献祭更为重要,顺从胜过一切公羊的脂油。任何擅作主张的行为,都等同于犯罪。(稍后我们会深入探讨,这祭坛和常燃不熄的火与耶稣基督有着紧密的关联)。

亚伦的这两个儿子,曾与摩西、亚伦一同在西乃山,亲眼目睹耶和华那令人敬畏的荣光(出24:1) 。随后,他们又与父亲及兄弟以利亚撒、以他玛一起,接受了祭司的圣职(利8:1 - 9) ,刚刚获得这无比尊荣的地位,便滋生出傲慢之心。献祭的条例,是上帝通过摩西郑重传达的,亚伦和他的四个儿子,从摩西口中领受了耶和华的相关吩咐,理应对如何履行祭司的圣职了然于心。

神在《利未记》中反复强调:“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所以,利未记的核心主题便是圣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类似的“凡火” 。比如,在教会的敬拜活动里,有些信徒无视教会依据圣经原则制定的敬拜流程,私自更改或增添仪式,还天真地以为这样能更讨神的欢心,殊不知早已偏离了神的旨意。就好比在祷告会中,有人摒弃了圣经所教导的谦卑、敬畏的态度,用华丽却空洞无物的言辞祷告,表面上看似虔诚,实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取代神所喜悦的方式,这无疑也是献上了“凡火” 。

再看一些信徒在传福音时,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采用一些违背圣经教导的手段,比如用物质诱惑来吸引他人信主,而不是依靠神的真理和圣灵的感动,这同样是在献上“凡火” 。

礼仪性僭越:擅改神圣次序

- 拿答、亚比户的凡火(利10:1 - 2):身为祭司,却不用祭坛的圣火,这一行为象征着人本宗教的傲慢。就像大卫当初用牛车运送约柜(代上13:7 - 10) ,他们试图凭借人的方式,去完成神的工作。

- 乌撒扶约柜(撒下6:6 - 7):利未人明明知晓约柜需用杠抬(出25:14) ,却效仿非利士人的做法(撒上6:7) 。神果断击杀乌撒,这充分彰显了祂对人用世俗智慧处理圣事的厌恶。

- 扫罗擅自献祭(撒上13:8 - 14):君王越权行使祭司的职责,即便出于战事紧迫的无奈,却也暴露了对神圣次序的轻视。神因此废黜了他的王位,转而立“合祂心意的人”(徒13:22) 。

救恩性偏离:掺杂人义功德

- 加拉太教会的律法主义(加3:1 - 3):在基督的救恩之上,额外添加割礼的要求,保罗毫不留情地斥责这是“另传一个福音”(加1:6 - 9) 。凡火,就是任何稀释十字架独一性的添加物。

- 天主教赎罪券制度(参照来10:12 - 14):中世纪的教会,用金钱交易来替代基督的赎罪,这就如同耶罗波安立凡民为祭司(王上12:31) ,用人的意志污染了纯净的救恩。

- 现代成功神学(对照太6:33):将信仰贬低为获取健康和财富的保证,恰似以色列人在旷野中贪恋埃及的肉锅(民11:4 - 6) ,用世俗的价值观念,取代了对天国的追求。

文化性妥协:借用世俗方法

- 金牛犊事件(出32:4 - 6):亚伦为了迎合百姓,竟采用埃及宗教的形式来敬拜耶和华。在当今的教会中,有人用占星术解读圣经、用心理技巧进行布道,同样是在铸造金牛犊。

- 撒玛利亚混合宗教(王下17:33):既侍奉耶和华,又侍奉其他神明,恰似以利亚时代的巴力先知(王上18:21) 。当代教会若将民主制度、成功学奉为行事准则,就是在修筑邱坛。

- 娱乐化敬拜(摩5:23):阿摩司严厉谴责以色列人用热闹的音乐,取代公义。当教会用摇滚演唱会式的敬拜来吸引年轻人时,就如同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轻易卖掉长子的名分(创25:32 - 34) 。

他们始终没有明白,真正的侍奉,应当源自对神的敬畏,以及对神命令的顺从,而绝非凭借自己的臆想和私欲。

二、神的烈火

神的烈火,有着鲜明的两面性:当祭司的侍奉蒙神悦纳时,会有从耶和华面前涌出的火,彰显神的荣耀(利9:24) ;但当祭司的行为不蒙悦纳时,同样会有从耶和华面前喷出的火(利10:2) ,展现神的威严与圣洁,也带出神的公义与刑罚,毕竟审判要从神的家开始(彼前四17) 。所以,拿答和亚比户被烈火无情烧死。他们虽身着象征荣耀职分的祭司服装,却被弃于营外,被视作不洁和羞耻(利4:12、21) 。任何蓄意侵犯神权柄的人,都绝无可能逃脱上帝公义的审判、愤怒的刑罚。

烈火的审判:消灭罪恶

- 所多玛的硫磺火(创19:24 - 25):当罪恶满盈之时,神的火就如同窑匠手中的力量,将罪恶的瓦器彻底打碎(耶19:11) 。罗得的妻子只因回头回望,便化作盐柱,这无疑是对贪恋世俗者的严厉警示(路17:32) 。

- 亚拿尼亚夫妇之死(徒5:1 - 11):这是新约教会首次进行的圣洁审判,鲜明地表明“神是轻慢不得的”(加6:7) 。凡是欺哄圣灵的人,必将被圣火炼净。

- 哈米吉多顿之战(启16:16,19:20):在世界末日,火湖将无情地吞灭敌基督者,就像窑匠在踹泥时,那熊熊燃烧的烈火(启14:10 - 11) 。

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作为亚伦的长子和次子(出六23;民三2) ,曾与摩西、亚伦,以及以色列的七十个长老一同登上西乃山,朝见神(出24:1) 。(利10:2)与九章24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九章24节的火,是为百姓带来欢呼喜乐的祝福之火,从神而来;而十章2节的火,则是使人震惊无言的审判刑罚之火,源自神的烈怒。

这场悲剧,让以色列民(包括祭司与百姓)对神的圣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在日后履行献祭律例时,不敢再有丝毫的任意妄为和自作主张。

我们从圣经中可以看到,神的烈火从来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代表着神的忿怒、审判与刑罚;另一方面,它象征着神的同在、保护、悦纳与赐福。

坛火的恩典:保守圣约

- 燔祭坛的常燃火(利6:12 - 13):这火预示着基督永不停歇的代求(来7:25) 。它曾经点燃了以赛亚的嘴唇(赛6:6 - 7) ,让先知的事奉得以炼净。

- 圣殿献祭之火(代下7:1 - 3):所罗门献殿时,天火轰然降临,印证了圣约的神圣。五旬节时,圣灵如灵动的火舌显现(徒2:3) ,在新约群体中重新点燃了这股神圣之火。

- 祭坛炭火炼净(赛6:6 - 8):先知用圣火炭轻触嘴唇,象征着被神的恩典炼净。直至今日,圣灵的火依然在炼净着教会(玛3:2 - 3) 。

按照圣经记载,当人献祭能够讨神喜悦时,神会降下火焰,焚烧祭物,以此表示喜悦和悦纳;但从另一面看,所多玛的毁灭,便是上帝刑罚审判之火的有力彰显。又如神用火柱和云柱引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对以色列人而言,这火柱是保护、照亮与引导;而对埃及人来说,这火柱则是神愤怒与刑罚的象征。

再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身处火窑之中,神与他们同在,给予他们保护和荣耀;而对于敌人,那火窑中的烈火,便是他们自取灭亡的刑罚与审判。

还有在世界末了之时,神审判的烈火将烧尽大地和其上的万物,一切有型质的都将化为乌有。但这烈火的另一面,为上帝的儿女们带来的,将是新天新地,是天国的彻底完全实现。

彼后3:10 - 13: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我们深入思考一下:为何上帝对祭坛之火和凡火如此在意,容不得丝毫的轻忽?这是因为祭坛预表着耶稣基督以及祂的十字架救恩。主耶稣出于对世人的爱,被献在祭坛上,成为挽回祭。祭坛上原本就有常燃不熄的火,祭司焚香献祭时,必须取用坛上的火,这正是在教导我们,在上帝面前的任何服侍,都必须源自经历十字架救恩的重生生命。若是凭借世俗的力量、人的才能,以至于不能讨神喜悦,那便是用了凡火。

同时,在耶稣基督并祂的十字架救恩之外,不可掺杂任何人的思想、努力等来帮助神成就救恩。凡是企图在耶稣基督十字架救恩之外,添加人的努力和功劳,或是用人的方法来配合神的拯救、补足耶稣基督的救恩,都是凡火,都无法得到上帝的喜悦。类似这些异端的教导和错误的信仰,都必将遭到上帝的愤怒和审判,等待他们的,必定是上帝愤怒的烈火。

以利的两个儿子,轻视自己祭司圣洁的身份,竟与妇女苟合。最终,二人在同一天战死沙场,致使全家全民失去了神的荣耀……因为约柜被掳,进而引出了后来拿艮禾场牛失前蹄、乌撒伸手扶约柜被神击杀的事件。

我们还记得拿艮禾场事件吗?我们留意一下,在拿艮的禾场,为什么牛会突然失了前蹄呢?为什么非利士人用新车运送约柜就安然无恙(撒上6:7 - 8 现在你们应当造一辆新车,将两只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套在车上,使牛犊回家去,离开母牛。把耶和华的约柜放在车上,将所献赔罪的金物装在匣子里,放在柜旁,将柜送去) ,而以色列人同样用新车运送约柜就不行呢?当牛失前蹄时,乌撒伸手扶住约柜,这看似善意的举动,究竟错在哪里?为何如此不讨上帝的喜悦?乌撒的死,对大卫和以色列民而言,是一个及时的警告和提醒。

乌撒和哥哥亚希约都是利未人,他们理应清楚约柜不可用手触摸,否则会招来死亡(民4:15 将要起营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把圣所和圣所的一切器具遮盖完了,哥辖的子孙就要来抬,只是不可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会幕里这些物件是哥辖子孙所当抬的) (民7:9 但车与牛都没有交给哥辖子孙。因为他们办的是圣所的事,在肩头上抬圣物) 。

这些经文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什么是乌撒的手?什么是凡火?如今,在教会中和福音事工上,是否也存在乌撒的手随意伸出,以及人们擅自献上凡火的现象呢?

回顾圣经,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是神刑罚审判之火的有力彰显。因城中居民罪恶滔天,神降下硫磺与火,将这两座城彻底毁灭(创19:24 - 25) 。而在但以理的三个朋友被投入火窑时,神在烈火中与他们同在,保护他们免受伤害,彰显了神的同在与保护(但3:25) 。对敌人来说,这火窑是刑罚;对神的子民而言,却是神慈爱与大能的见证。

在我们的生活中,神的烈火同样有着两面性的体现。当我们顺服神的旨意,过着圣洁的生活时,神的烈火就是我们的保护与指引,如同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火柱,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困难和挑战中给予我们力量和安慰。但当我们悖逆神,故意犯罪,轻视神的命令时,神的烈火就会成为审判的火焰。比如,有些信徒明知某些行为违背圣经教导,如撒谎、欺骗、贪婪等,却执意为之,最终在生活中遭遇各种挫折和困境,这便是神的审判在发挥作用。

三、警示神仆

侍奉的原则

在侍奉上帝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放下人的思想,以及人自以为好的方式。因为人所认为好的,未必能讨上帝的喜悦。我们应当多多研读圣经,从中探寻上帝的旨意,用上帝喜悦的方式来侍奉祂。当我们以虚心谦卑的态度寻求神的旨意时,神必定愿意向我们显露祂的心意,使我们成为蒙神喜悦的仆人。

拿答、亚比户在神前“献上凡火”的这段经历,对今日教会中担任圣职的人来说,是极大的鉴戒。对于神职人员和参与福音事工的同工们而言,有着深刻的教训,我们的神是圣洁的,所以亲近祂、侍奉祂的人也必须圣洁。

深愿如今教会中那一双双如同乌撒般随意伸出的手,能够快快收回;那些惹神愤怒的凡火,能够快快熄灭,以免遭受上帝的击杀与烈火的刑罚。

属灵的感知力越高,就越能洞察那些细微不明显的罪;认识到所蒙神的恩典越深厚,便越能明白蒙神赦免的罪孽越重。神要求我们所有爱祂的人,理当活出祂的圣洁。

教会中的问题

在当今教会中,有些传道人在讲道时,肆意背离圣经的原义,将自己的私意与世俗观念掺杂其中。为了博听众欢心、获取更多关注,不惜歪曲真理,把神的话语变成迎合大众喜好的谈资,这无疑是在向神献上“凡火”。还有一些教会领袖,在决策教会事务时,全然不寻求神的心意,仅凭过往经验和个人喜好行事。在规划教会发展方向时,不依据圣经教导审慎考量,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与影响力提升,却把信徒的灵命成长抛诸脑后,这是对神的公然轻慢,是在属灵侍奉中犯下的严重错误。

神仆们应当时刻怀揣敬畏之心侍奉神,对自己的言行保持高度警醒。每次讲道前,都应虔诚祷告,深入钻研圣经,力求准确传达神的旨意,不偏不倚;在处理教会事务时,通过持续的禁食祷告,借助教会集体的智慧,谨慎辨别,确保每一个决策都符合神的心意,让侍奉真正出于对神的敬畏与顺从。唯有如此,才能成为神喜悦的仆人,避免遭受神的审判。

传承的真火

事奉者的警醒

从乌撒的莽撞之举,到现代教会面临的种种危机,都在警示事奉者。以利家的堕落堪称典型(撒上2:12 - 17,22 - 25),身为老祭司的以利,未能严格约束儿子,纵容他们亵渎祭物。这种行为犹如一颗毒瘤,逐渐侵蚀教会的圣洁根基,最终导致“一人跌倒,万人受罚”(书7:11 - 12)的惨痛后果,整个教会因个别领袖的失职而陷入困境。

老底嘉教会陷入“温水”般的困境(启3:15 - 16),他们的事奉不冷不热,缺乏对神的热忱与敬畏。这就如同罗得在所多玛,起初或许只是不经意地渐渐挪移帐棚,可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深陷世俗的泥沼,最终失去了神的同在与保守。

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教会也受到影响。一些教会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试图借此建造一座“通天的塔”,却在追求传播效果的过程中,失去了五旬节方言火所蕴含的属灵本质(徒2:3 - 4)。当敬拜仪式沦为一场精心编排的节目表演,注重形式的华丽与热闹,却忽略了内心对神的真诚敬拜,这便是新式的“凡火”,是对神圣敬拜的亵渎。

教养者的使命

教养者肩负着传承属灵火种的重任,从亚伦的失职,到基督徒家庭的神圣呼召,这一使命从未改变。亚伯拉罕堪称典范(创18:19),神眷顾他,正是因为他深知自己的使命,积极吩咐子孙遵行耶和华的道。他的家庭成为信仰传承的坚固堡垒,子孙们在他的教导下,坚守对神的信仰。就像以利加拿,每年都会郑重地带着撒母耳上圣殿(撒上1:21),在圣殿的庄严氛围中,撒母耳耳濡目染,从小就与神建立起深厚的联系,最终成长为神的忠实仆人。

提摩太的属灵成长也深受家庭影响(提后1:5),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妮基的无伪之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他的属灵道路(提后3:15)。相比之下,所罗门虽拥有超凡智慧,却在家教方面一败涂地(王上11:4),他的儿子们未能继承他的智慧与信仰,反而背离神的道路,致使国家陷入分裂与混乱。

约伯则为我们展示了家庭祭坛的重要性(伯1:5),他每天虔诚地为儿女献祭,将对神的敬畏与信仰融入日常生活。这就如同但以理,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依然坚持每天打开窗户,面向耶路撒冷祷告(但6:10),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为家庭树立了明确的属灵方向标,使家人在信仰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前行。

结语

在遥远的拨摩海岛上,年迈的约翰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新耶路撒冷散发着夺目光芒,“不用日光、月光,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启21:23 - 24)。这荣耀之光,正是西奈山的烈火、五旬节的圣火、末世炼净之火的终极呈现。

如今,我们的每一次侍奉,都如同在为这座永恒圣城筹备珍贵的建材(林前3:12 - 15)。愿我们的手,常常从祭坛取火,让我们的侍奉充满神圣的力量;愿我们的家,成为传承圣火的明亮灯台,照亮家人与周围人的属灵之路。直到那荣耀的日子,我们能与二十四位长老一同虔诚俯伏,将荣耀的冠冕恭敬地抛在宝座前(启4:10 - 11),亲眼见证圣火最终炼净万有,成就神的完美旨意。阿们。

透过今天的经文教导,愿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将生活深深扎根于上帝的旨意之中。时刻遵照主的教训,紧紧依靠圣灵的引导,让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神的心意,讨神喜悦,使我们的一生都能成为荣神益人的美好见证。同时,也愿我们自己在上帝面前得以稳固坚立,到将来在主面前,能得蒙满满的赏赐与无尽的祝福!阿们!


阅读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