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确领受圣餐,归正教会生活

2025-02-06
来源:

正确领受圣餐,归正教会生活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今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哥林多前书11章17 - 34节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是保罗对哥林多教会在圣餐礼及教会聚会中出现问题的教导与劝诫,让我们一起回到圣经的时代背景,去挖掘其中深刻的真理。

哥林多城是当时罗马帝国的重要城市,商业繁荣、文化多元,但也充斥着各种世俗的观念和行为。哥林多教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不可避免地受到世俗影响。保罗写这封信时,听闻教会在聚会中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在领受圣餐这件事上,已经偏离了主的教导。

一、教会聚会的现状:招损而非受益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地信这话。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林前11:17 - 19 )

保罗开篇便毫不留情地指出,哥林多教会的聚会非但没有让信徒得到属灵的益处,反而造成了损害。这里的“彼此分门别类”“分门结党”,是严重破坏教会合一的行为。在旧约时代,以色列民在士师时代,各支派之间缺乏团结协作。便雅悯支派与其他支派因基比亚的恶行起了冲突(士师记20章) 。当时,其他支派要求便雅悯支派交出作恶之人,便雅悯支派却拒绝,最终双方爆发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整个以色列民族陷入混乱与痛苦之中。这清楚地表明,内部的分裂会给群体带来巨大的灾难。

在新约中,加拉太教会也面临类似危机。假师傅混入教会,传播错误教义,误导信徒,使得教会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加拉太书1:6 - 9 ) 。这些假师傅主张外邦信徒必须遵守犹太律法的割礼才能得救,这与保罗所传讲的因信称义的纯正福音相悖,导致信徒们思想混乱,教会的和谐遭到破坏。

再看使徒行传中的记载,安提阿教会的信徒在信仰初期本是合一的,但随着教会的发展,外邦人入教的礼仪问题引发了争议(使徒行传15章) 。部分犹太信徒坚持外邦信徒要像犹太人一样遵守律法,而保罗等人则认为外邦信徒因信基督即可得救,无需遵守繁琐的犹太礼仪。这场争论险些使教会分裂,后来通过耶路撒冷会议,大家在圣灵的引导下达成共识,才避免了一场大的危机。

此外,在哥林多后书里,保罗也提到有人质疑他的使徒身份,试图在教会中制造分裂(哥林多后书11:4 ) 。这些人带来另一个耶稣、另一个灵和另一个福音,迷惑了不少信徒,破坏了教会的秩序与和谐。还有,腓立比教会中,友阿爹和循都基两位姐妹在教会事务上产生分歧,导致教会内部气氛紧张(腓立比书4:2 ) 。虽然具体冲突原因未详细记载,但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小事上的不和,也可能影响教会的团结。

在我们的教会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比如在讨论教会的发展方向时,有人希望侧重于传统的敬拜方式,有人则倡导引入现代元素,若双方不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沟通,就容易产生分歧,甚至形成不同派别。我们必须时刻警醒,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任何分裂行为都违背了基督的教导,我们应以爱为出发点,积极寻求共识,维护教会的合一。

二、圣餐礼的混乱:失去原本意义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林前11:20 - 22 )

哥林多教会在领受圣餐时,场面混乱不堪,完全背离了圣餐的神圣本意。他们把圣餐聚会变成了一场自私的聚餐,有人只顾自己吃饱喝足,全然不顾及其他弟兄姐妹,致使那些贫穷的信徒忍饥挨饿,这无疑是对神的教会的藐视。

回溯旧约,逾越节是以色列民极为重要的节日,神对逾越节羔羊的吃法有着严格规定。以色列民必须按照指定的方式,不可生吃、不可水煮,要带着牛膝草,用火烤了吃(出埃及记12:8 - 9 ) 。这一严谨的仪式,象征着他们对神的顺服和敬畏,任何违背都被视为对神的不敬。

而在新约的关键节点——最后的晚餐上,耶稣亲自设立圣餐,赋予其极其深刻的属灵内涵。他以饼代表自己的身体,杯代表自己的血(马太福音26:26 - 28 ) ,明确指示信徒要通过吃饼喝杯,来纪念他为人类的救赎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这是爱的约定,是信徒与主之间紧密相连的象征。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为门徒洗脚,展示了谦卑服侍的榜样(约翰福音13:1 - 17 ) 。圣餐礼同样需要我们怀着谦卑、敬虔的心去领受,以体现对主的尊崇和对弟兄姐妹的关爱。然而,哥林多教会的行为却与此背道而驰。

另外,在使徒行传中,初代教会的信徒们凡物公用,彼此分享食物,一起虔诚地领受圣餐(使徒行传2:42 - 47 ) 。他们的聚会充满了爱与和谐,彰显了基督的精神。与之相比,哥林多教会的混乱显得更加刺眼。

在我们的教会生活中,圣餐礼是庄重而神圣的纪念仪式,是我们与主亲密相交的时刻。但有时,我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会其中的深意。比如,在一些教会的圣餐礼中,信徒们在领受前没有充分安静默想,只是机械地完成流程;或者在聚会中,没有关注到身边弟兄姐妹的需要,缺乏彼此的关爱与分享。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每次领受圣餐时,是否真正怀着敬畏之心,纪念主的牺牲,是否与弟兄姐妹在爱中紧密相连。

三、圣餐的设立与意义:纪念主的牺牲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舍”有古卷作“擘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3 - 26 )

耶稣在被卖的那个关键夜晚,亲自设立了圣餐。他明确地告诉门徒,饼代表他为世人舍命的身体,杯象征着用他的血所立的新约。这一设立,将旧约的预表与新约的救赎紧密相连,是神救赎计划的核心体现。

回顾旧约,神与以色列民立约时,以牛羊的血洒在百姓身上(出埃及记24:8 ) ,这一庄严的举动象征着立约的神圣与庄重。而耶稣以自己的宝血所立的新约,超越了旧约的献祭,是更完备、更伟大的救赎之约。他的牺牲一次性地洗净了人类的罪孽,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永生的大门。

在新约中,彼得在五旬节时勇敢地宣讲耶稣的救恩,着重强调了耶稣的死与复活(使徒行传2:22 - 24 ) 。圣餐正是对这一伟大救恩的具体纪念,让信徒们在每次领受时,都能深刻铭记耶稣的牺牲与复活,坚定对救恩的信心。

保罗在罗马书中阐述因信称义的教义(罗马书3:21 - 26 ) ,指出耶稣的死是神公义的彰显,也是我们称义的基础。圣餐礼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体验和宣告这一救恩真理。

希伯来书也提到,耶稣作为更美的中保,用自己的血成就了更美的约(希伯来书8:6 ) 。圣餐礼就是这更美之约的生动见证,提醒我们时刻依靠耶稣的救赎。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遭遇何种困难与挑战,圣餐所代表的救恩都能给予我们力量与安慰。当我们面临失业的困境,经济上陷入窘迫,内心充满焦虑时,回忆起主在十字架上的苦难,就会明白我们所承受的痛苦与主的牺牲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主为我们承担了最大的痛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信心,依靠他度过难关呢?同样,当我们身患疾病,身体和心灵备受折磨时,圣餐所蕴含的救恩让我们相信,主的爱与能力超越一切病痛,他必保守我们,使我们在苦难中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同在。

四、不按理领受圣餐的后果:干犯主与自招审判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死”原文作“睡”)。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11:27 - 32 )

这段经文严肃地告诫我们,不按理领受圣餐是极其严重的行为,等同于干犯主的身与血。在旧约中,乌撒因擅自触摸约柜被神击杀(撒母耳记下6:6 - 7 ) 。约柜是神同在的象征,神对约柜的搬运和接触有着严格的规定。乌撒因一时的疏忽,试图扶住倾倒的约柜,却违背了神的命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表明,对神的神圣之物,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之心,不可随意对待。

新约中,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因欺哄圣灵,被神击杀(使徒行传5:1 - 11 ) 。他们表面上奉献财物给教会,却私下隐瞒部分款项,企图欺骗使徒和圣灵。这种不诚实的行为激怒了神,他们当场仆倒而死。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在信仰生活中,必须保持真诚与敬畏,不可欺瞒神。

在哥林多教会中,就因为有人不按理领受圣餐,出现了软弱、患病甚至死亡的情况。这是神对他们的惩戒,目的是让他们悔改,避免与世人一同定罪。

在启示录中,神对教会的审判有着明确的记载(启示录2 - 3章) 。神会根据教会的行为和信仰状况进行审判,那些背离真理、不遵守神命令的教会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同样,在雅各书中,也提到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雅各书5:19 - 20 ) 。这都提醒我们,作为信徒,我们要时刻警醒,认真对待信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圣餐礼这样的神圣仪式。

在我们的教会生活中,领受圣餐前一定要认真省察自己。若与弟兄姐妹发生矛盾,心存怨恨,却不寻求和解就贸然领受圣餐,这就是不按理领受。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灵的纯净,与神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以正确的态度领受圣餐,蒙神的喜悦。

五、正确的聚会方式:彼此等待,避免取罪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林前11:33 - 34 )

保罗在这里教导教会聚会时要彼此等待,这一简单的要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爱与关怀。在旧约中,以色列民在旷野中,摩西教导他们收取吗哪时要彼此照顾,不可自私多取(出埃及记16:16 - 18 ) 。那些试图多取的人,发现吗哪会变质,无法保存。这告诉我们,在群体生活中,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违背道德,也无法带来真正的益处。

在新约中,早期教会信徒凡物公用,彼此分享食物和财物(使徒行传2:44 - 45 ) 。他们在聚会中相互关怀,共同敬拜神,这种和谐的氛围体现了基督的爱。在腓立比书中,保罗鼓励信徒要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彼此谦卑、互相尊重(腓立比书2:1 - 4 ) 。在教会聚会中,彼此等待就是这种谦卑与尊重的具体体现。

还有,在罗马书中,保罗教导信徒要接纳彼此的差异,不可因食物和节期的问题论断他人(罗马书14:1 - 12 ) 。这同样适用于教会聚会,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信徒的需求和感受,彼此等待,共同营造和谐的聚会氛围。

在我们的教会聚餐活动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弟兄姐妹主动照顾老人、孩子和行动不便的人,先为他们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参与。这就是彼此等待、彼此关爱的美好体现。但有时,也可能会出现个别信徒只顾自己,忽略他人的情况。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以爱为准则,让教会聚会成为充满温暖与爱的时刻。

弟兄姐妹们,通过对这段经文的深入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教会生活中正确领受圣餐、保持教会合一与彼此相爱的重要性。让我们以敬畏的心对待圣餐,以爱和包容对待弟兄姐妹,在教会生活中彰显基督的爱与荣耀。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住主的牺牲与救赎,坚定地走在信仰的道路上。让我们成为彼此的祝福,共同成长,等候主的再来。阿们!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回顾这段经文,我们清楚地看到,教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圣餐礼这个神圣的时刻,都承载着主的教导与期望。哥林多教会的经历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尽管我们曾在信仰的旅途中有所偏差,就像哥林多教会一样,但这绝非终点,而是我们重新归正、再次出发的起点。主耶稣的爱与救赎始终不离不弃,他以无比的宽容和耐心等待着我们悔改与成长。

从现在起,让我们带着全新的觉悟与热情,投入到教会生活中。在领受圣餐时,我们要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深刻铭记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让每一次圣餐礼都成为我们与主亲密相遇、灵魂得到滋养的神圣时刻。在与弟兄姐妹相处时,我们要摒弃自私与分裂,以爱为纽带,彼此包容、彼此扶持,让教会真正成为充满温暖与爱的大家庭。

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挑战时,不要害怕,不要退缩,因为主与我们同在。让我们以圣经中的圣徒为榜样,像约瑟在苦难中坚守对神的信靠,像彼得在软弱后勇敢地传扬福音,用坚定的信仰和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以基督的爱为指引,教会必将成为黑暗世界中的明灯,吸引更多的人归向主。让我们为了这个荣耀的使命,为了神的国度,奋勇前行,成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彰显他的荣耀与大能。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条信仰之路上,收获满满的祝福与成长,直到主耶稣再来的那一天!阿们!


阅读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