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以东心态,奔赴永恒国度

赵长老
2025-02-07
来源:

逃离以东心态,奔赴永恒国度——俄巴底亚书讲章

引言:一本最短却最锋利的先知书

在旧约宏大的叙事体系里,俄巴底亚书以其极为精简的篇幅独树一帜,仅由21节经文构成,却宛如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属灵宝库。它以一种直抵人心的锐利,毫无保留地宣告着神那坚定不移的公义审判,同时又满含深情地勾勒出永恒国度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妙蓝图。

这卷书将焦点聚集在两个关键历史进程上:以东的衰败直至灭亡,以及以色列的艰难困苦后迎来复兴。以东的命运轨迹,是一部因极度骄傲自满与冷酷背叛而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悲剧史诗,它像一座醒目的警示碑,时刻告诫着我们,任何对神的权威与慈爱视而不见、肆意践踏道德底线的行为,都必将遭受沉重的惩罚。而以色列的复兴历程,则是神对其子民不离不弃、信守承诺的有力见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神那无尽的信实与深沉的慈爱。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彼此映衬,深刻而透彻地揭示出骄傲必然导致失败、兄弟间相互残害必定遭受神公正审判的永恒真理。同时,它又如同远方熠熠生辉的启明星,明确无误地指向基督最终全然掌权的荣耀国度,为所有信徒的心灵注入源源不断的希望与力量,照亮我们在信仰之路上奋勇前行的方向。

带着对这卷书整体意义的深刻理解,让我们深入经文,先去剖析以东因何走向灭亡,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一、审判以东:骄傲与无情的罪1 - 16节)

以东的狂傲:倚仗地势与财富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深入剖析,以东所处之地拥有着极为特殊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它稳稳坐落于死海东南方向的崇山峻岭之间,四周山峦环绕,地势崎岖复杂,峡谷深邃纵横。其首都西拉,也就是现今举世闻名、充满神秘色彩的佩特拉古城,更是巧妙地隐匿于狭窄幽深的峡谷深处。古城的两侧,是高耸入云、陡峭险峻的岩石峭壁,这些天然形成的巨大屏障,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防御优势。仅有的狭窄通道,如同古城的咽喉要道,成为了抵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关卡,使得外部势力想要攻克此地,难如登天。

这样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无疑给以东人带来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安全感,仿佛他们置身于一个永远不会被攻破的坚固堡垒之中。这种过度的安全感,逐渐在他们心中催生了一种极度盲目的自信与傲慢情绪。他们将自己比作能够在高空自由翱翔、无所畏惧的大鹰,狂妄地宣称自己能够在星宿之间自由自在地搭建巢穴,认为世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对他们构成威胁(俄3 - 4)。这种极度夸张的表述,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出他们内心深处那膨胀到极致的自负心理,他们已然被这种自负蒙蔽了双眼,完全忽视了神的无上权威,错误地以为凭借自身所处的险要地势,便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

不仅如此,以东还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国际贸易的大舞台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多条重要的贸易路线在此交汇,来自不同地区的商队络绎不绝,货物交易活动异常频繁。这种繁荣的贸易往来,使得以东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积累了数量惊人的财富(俄6)。然而,财富的急剧增加并没有让以东人变得更加谦逊和感恩,反而进一步助长了他们内心的骄傲气焰。他们被物质财富所迷惑,陷入了一种对物质的盲目追求和崇拜之中,逐渐忘却了所有的福分归根结底都源自于神的慷慨恩赐。他们沉浸在自己所构建的虚假强大幻梦中,肆意挥霍着神的恩赐,一步步走向了背离神的深渊,最终迷失在对神的敬畏之外。

从属灵的深度层面进行反思,我们这些身处现代社会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面临与以东人相似的试探与挑战。当我们在世俗社会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财富或者荣誉时,当我们在教会的侍奉工作中展现出了某些独特的才能,比如卓越的讲道能力、出色的教导天赋、热忱的服侍精神时,又或者当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属灵知识,对圣经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时,我们的内心是否也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滋生出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呢?我们是否会逐渐忘记这一切成就的背后,都是神在默默地引领和扶持,是神赐予了我们机会、能力和智慧呢?箴言16:18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这句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话语,就如同高悬在我们头顶的警钟,时刻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警醒着我们。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始终如一地保持一颗谦卑、敬畏的心,全心全意地倚靠神,将荣耀和颂赞都归给神,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开骄傲这一隐藏在暗处的致命陷阱,不至于重蹈以东人的覆辙,陷入失败和灭亡的悲惨境地。

以东的骄傲使其在自我膨胀中迷失方向,而他们对兄弟以色列的无情背叛,则彻底将他们推向了罪恶的深渊,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在兄弟落难时究竟做了什么。

以东的无情:背叛兄弟之约

翻开圣经的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以东是以扫的后裔,而以色列则是雅各的子孙,以扫和雅各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创36:9)。从血缘关系的角度来看,他们之间流淌着相同的血脉,本应是血浓于水、相互扶持、亲密无间的兄弟之邦。然而,当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滚动到以色列遭遇巴比伦毁灭性打击的那个黑暗时刻,以东人的所作所为却令人痛心疾首,彻底违背了亲情的伦理道德准则。

在以色列遭受巴比伦的疯狂侵略和残酷蹂躏时,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与绝望的深渊。城市被战火焚烧成废墟,百姓流离失所,生命如风中残烛般脆弱。然而,面对自己兄弟如此悲惨的遭遇,以东人不仅没有展现出丝毫的同情与怜悯之心,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拉兄弟一把,反而表现出了令人心寒的幸灾乐祸态度(诗137:7)。他们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以色列人的痛苦与挣扎,心中竟然充满了恶意的快感,仿佛在欣赏一场与自己无关的闹剧。这种冷漠无情的态度,完全丧失了作为兄弟应有的基本情感和道德底线。

更为令人发指的是,以东人在以色列人处于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刻,竟然选择了趁火打劫。他们怀着极度贪婪和自私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对逃亡犹大人的掳掠和杀害暴行当中(俄10 - 14)。他们不顾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在以色列人逃亡的路上设置重重障碍,抢夺他们的财物,残害他们的生命。这种背叛兄弟之约的行为,简直是对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和道德的公然践踏,是对亲情和友情的严重亵渎。

神作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全知全能且无比公义,对以东人的这些恶劣行径自然是洞若观火,极为愤怒。神通过八个“不当” 的严厉控诉(俄12 - 14),如同一连串锋利的箭矢,直击以东人的内心深处。神质问他们为何在兄弟遭遇大难时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为何要落井下石,在兄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为何要违背亲情和道德的准则,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一系列严厉的质问,充分彰显出神对无情与背叛行为的深恶痛绝,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神的眼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爱和忠诚的坚实基础之上,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将受到神的谴责和审判。

在当今的教会环境中,我们同样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坚决防范“无亲情” 的罪恶行径(提后3:3)。在教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本应如同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一般,彼此关爱、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教会内部出现各种各样的纷争和矛盾,有的是因为对教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有的是因为个人的利益冲突而引发争吵。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还会看到一些信徒对身边弟兄姐妹的困境和需要视而不见,冷漠对待。当有弟兄姐妹遭遇生活的重大挫折,如失业、疾病、家庭破裂等困境时,我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表示一下口头的同情,却没有真正付出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有信徒在信仰的道路上遇到困惑和挣扎,内心充满迷茫和痛苦时,我们可能没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烦恼,没有给予他们及时的属灵引导和鼓励。这些冷漠的态度和行为,不仅违背了基督的教导,破坏了教会的和谐与团结,更让教会失去了应有的温暖和力量,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其在社会中的光和盐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基督的爱为指引,努力修补关系中的裂痕,积极践行彼此相爱的教导,让教会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温暖大家庭。

以东人如此严重的罪行,必然逃不过神的公义审判,那么神究竟是如何回应的,这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下面让我们一同探寻神公义审判的必然结果。

审判的必然:神公义的回应

面对以东人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恶行,神那公正无私、威严不可侵犯的公义审判如影随形,必然会降临。神以一种坚定而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告:“你怎样行,祂也必照样向你行”(俄15)。这一宣告简洁明了却又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它充分彰显了神的公平公正,深刻地揭示了因果报应的必然法则。在神的眼中,世间万物都在祂的掌管之中,任何行为都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宇宙间永恒不变的真理。

以东人曾经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和资源,与其他势力结成了同盟,妄图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神的巧妙安排和旨意的推动下,这些曾经被他们视为坚实依靠的盟友,在关键时刻却纷纷选择了背叛他们(俄7)。这些盟友为了自身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与以东的盟约,转而与其他势力勾结在一起。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同盟关系,瞬间土崩瓦解,以东人就这样被无情地孤立了起来,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

不仅如此,以东人一向引以为傲的智慧人与勇士,在神那强大无比的审判力量面前,也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如同脆弱的蝼蚁一般被逐一除灭(俄8 - 9)。那些曾经凭借着聪明才智为以东出谋划策的智慧人,他们的计谋在神的旨意面前毫无用处;那些依靠勇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他们的力量在神的大能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无论是靠智慧的谋划,还是凭勇力的逞强,在神的绝对权威和强大力量面前,都无法抵挡神的审判,都只能以失败告终。

最终,以东迎来了“必无余剩”(俄18) 的悲惨结局。曾经繁华昌盛、充满生机的国度,在神的审判之下,迅速走向衰败,沦为一片荒芜的废墟。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不复存在。以东的灭亡,成为了神公义审判的生动例证,它向世人展示了神的威严和公正,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任何违背神的旨意和道德准则的行为,都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预言的精准应验过程。以东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被纳巴泰人强势驱逐,被迫离开自己的故土,迁至以土买。在新的土地上,他们的势力不断受到周边其他势力的挤压和侵蚀,逐渐走向衰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罗马时代,以东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从历史的舞台上黯然退场,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已成为遥远的回忆。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无一不验证了神的预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神的话语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神的公义审判必然会降临到一切罪恶之上,无论它隐藏得有多深,无论它在何时何地出现。

神对以东的审判是其罪恶的必然结果,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神对以色列余民的怜悯与应许,这也为我们展现了神救赎计划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让我们接着来探讨。

二、复兴应许:余民的盼望与国度的终极胜利17 - 21节)

锡安山的逃脱者:余民的蒙保守

在神对以东进行严厉审判的黑暗阴霾之中,却透出了一丝希望的曙光,这曙光便是神对以色列人的应许。神以坚定的口吻向以色列人宣告:“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俄17)。这些被称为余民的人,他们在以色列遭遇巴比伦毁灭性打击的巨大灾难与苦难中,蒙神特别保守,成为了神救赎计划中的关键一环。

当以色列遭遇巴比伦的疯狂侵略时,整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绝望之中。城市被战火无情地焚烧,化为一片废墟;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无数人在战争中丧生,家庭支离破碎。然而,神并没有因为以色列人的罪过而彻底抛弃他们,祂在锡安山为这些余民保留了一线生机,让他们得以逃脱这场灭顶之灾。

神不仅应许他们能够逃脱劫难,还给予了他们更为美好的承诺,那就是他们将重新获得产业(俄19 - 20)。这片产业,它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和家园,更是具有深刻属灵意义的与神的亲密关系和永恒的福分。这些余民将成为以色列复兴的希望火种,他们将在神的引领和带领下,重新回到自己的土地上,重建家园,恢复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这一预言具有双重的指向性,它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两个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属灵世界。一方面,它预示着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流亡生涯后,将重新踏上自己的故土,重建圣殿,恢复宗教仪式,重拾民族的尊严与荣耀。他们将在神的眷顾下,逐渐恢复昔日的繁荣,再次成为神的选民,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神的荣耀。另一方面,它更深层次地指向在基督里蒙救赎的属神子民。在基督的救赎大工中,那些信靠祂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能在神的庇护下得以保存,成为新天新地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将在基督的国度里,享受永恒的生命和无尽的福分,与神永远同在。

以色列余民的蒙保守让我们看到了神的慈爱与信实,而以扫山和锡安山的对比,则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地揭示了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局,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两者的对比意义。

以扫山与锡安山的对比

以扫山作为以东的象征,它承载着以东属血气的骄傲与灭亡的命运。在神那公正而威严的审判面前,以扫山的结局是“如碎秸被火吞灭”(俄18),这一形象的描述,生动地展现出以东人因骄傲自满、抗拒神而最终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

以东人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厚的财富,内心逐渐被骄傲填满,他们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拒绝承认神的权威,肆意践踏道德底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权力的扩张,与神的教导背道而驰。这种背离神的道路,就如同在黑暗中独自前行,最终必然会陷入无尽的深渊,走向灭亡。他们的命运就像被火焚烧的碎秸一样,瞬间化为灰烬,不留一丝痕迹,成为了神公义审判的牺牲品。

而锡安山则截然不同,它象征着神的圣洁与拯救,是神的同在和荣耀的光辉彰显之处。在经文中,锡安山被描述为“成圣” 之地(俄17),这里是神与子民相遇的神圣场所,是神的荣耀充满的地方。在锡安山上,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神的慈爱与怜悯,得到神的庇护与指引。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神的神圣气息,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神的爱与关怀。

锡安山预表着基督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充满了光明、圣洁与希望。人们在神的爱中和谐共处,彼此关爱,相互扶持。这里没有罪恶,没有痛苦,没有悲伤,只有永恒的喜乐和安宁。在基督的国度里,人们将与神面对面,享受神的同在,聆听神的话语,遵行神的旨意,度过永恒的美好时光。

通过以扫山和锡安山的鲜明对比,我们更加明晰了神的国度的美好与可贵,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国度的终极归属,也就是神的完全掌权,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领悟这一伟大的预言。

国度的终极归属:“国度就归耶和华了”(俄21)

在末后的日子里,神那宏大而完美的救赎计划将完全实现,达到最终的高潮。“拯救者”,也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将以无比荣耀的姿态降临世间,肩负起审判万国的神圣使命,建立起神的绝对统治(启11:15)。

当基督再来时,祂将以公义的审判者身份,对世间的一切罪恶进行彻底的清算。祂的目光如火焰般穿透黑暗,洞察一切隐藏的罪恶;祂的审判如雷霆般威严,让一切悖逆神的势力都无法逃避。那些曾经在世间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当基督再来时,祂将以公义的审判者身份,对世间的一切罪恶进行彻底的清算。祂的目光如火焰般穿透黑暗,洞察一切隐藏的罪恶;祂的审判如雷霆般威严,让一切悖逆神的势力都无法逃避。那些曾经在世间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邪恶势力,那些拒绝接受神的救恩、顽固悖逆的人,都将在基督的审判面前受到应有的惩罚。

基督将建立起神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神的荣耀将如同光芒万丈的太阳,照亮整个宇宙。一切都将在神的完美治理之下,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公义。在这个国度里,人们将生活在神的爱中,彼此和睦相处,共同享受神赐予的永恒生命和无尽福分。神的话语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唯一准则,神的旨意将畅通无阻地施行。这是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国度,是一个没有痛苦、没有悲伤、没有死亡的国度,是神对人类的终极应许,是信徒们永恒的盼望。

我们作为信徒,应当时刻警醒,保持对基督再来的热切期待,积极预备自己的心灵,以迎接基督的降临。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盼望,更是当下生活的指引。联系到我们现实的信仰生活,这些经文教导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当代生活中,做神兴起的余民

三、当代应用:做神兴起的余民

警惕属灵的“以东心态”

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属灵环境里,“以东心态” 正以隐蔽的方式悄然侵蚀着信徒的心灵。骄傲,这一古老又顽固的罪性,如同隐匿在暗处的毒瘤,悄无声息地生长。当信徒在教会的侍奉工作中崭露头角,比如凭借卓越的口才成为众人敬仰的讲道者,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会众深受启迪;或是以渊博的知识担任受人尊崇的教导者,为信徒答疑解惑;又或是凭借热忱的服务成为教会活动的核心组织者,使得各项事工开展得井井有条时,内心深处很容易滋生一种 “这一切都源于我的能力” 的错觉。我们会不自觉地陶醉在他人的赞美与认可中,将荣耀的冠冕戴在自己头上,而忘却了这一切恩赐皆源自神的慷慨。曾经依靠神的那份谦卑与敬畏之心,在不知不觉间被自满与傲慢所取代,逐渐偏离了倚靠神的正道。

冷漠,同样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在教会这个本应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却常常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当有弟兄姐妹因失业而陷入经济困境,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或是被疾病缠身,身体和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亦或是遭遇家庭破裂,在情感的深渊中挣扎时,我们可能只是简单地送上几句安慰的话语,却没有真正伸出援手,给予实际的帮助。当信徒在信仰的道路上陷入迷茫,对教义产生困惑,内心被怀疑和恐惧充斥时,我们可能缺乏耐心去倾听他们的挣扎,没能给予及时且有效的属灵引导。这种冷漠的态度,不仅违背了基督“爱人如己” 的教导,还像一把利刃,撕裂了教会的和谐与团结,让教会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既然我们明确了要警惕的问题,那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积极践行信仰,做到持守谦卑与弟兄相爱呢

持守谦卑与弟兄相爱

我们要以基督为榜样,深刻领悟并效法祂的虚己精神(腓2:6 - 8)。基督,这位拥有着神的形象、与神同等的存在,却甘愿舍弃天上的荣耀,取了奴仆的形象,降生在马槽之中。他在世间的日子里,过着平凡而谦卑的生活,与普通民众一同劳作、一同受苦。他没有凭借自己的神性去获取任何特权,而是以谦卑和包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最后,为了拯救全人类,他甚至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忍受着身体的剧痛、心灵的折磨以及世人的误解与羞辱。基督的一生,是谦卑的完美诠释,为我们树立了难以企及却又必须努力追寻的标杆。我们应当时刻反思自己,放下内心的骄傲与自满,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才能和成就,无论是在教会中的侍奉成果,还是在生活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都源自神的恩赐。这些恩赐不是为了让我们彰显自己的伟大,而是为了荣耀神的名,为了更好地服侍他人。

同时,我们要学会以爱遮盖过错(彼前4:8)。在教会生活中,由于信徒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拥有不同的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彼此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当我们与弟兄姐妹发生分歧时,不应该立刻陷入互相指责、埋怨的恶性循环中。我们要以爱为出发点,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我们应当以宽容和包容的心去接纳这些不完美,用爱去温暖彼此,化解矛盾。比如,当我们与某位弟兄在教会事务的决策上产生分歧时,我们不应固执己见,而是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想法,尊重彼此的观点,共同寻求神的旨意,以爱为纽带,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切实实践“彼此担当” 的真理(加6:2),意味着我们要在弟兄姐妹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与他们共同承担。这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当有信徒面临经济困难时,我们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当他们因疾病需要照顾时,我们可以主动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如帮忙购买生活用品、照顾病人等。精神层面的支持同样重要,当信徒陷入心灵的困境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让身边的每一位信徒都真切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困难中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持守谦卑与弟兄相爱,是我们当下践行信仰的重要方式,而在这充满动荡的世界里,我们更要坚定对永恒国度的盼望,这又将如何具体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仰望永恒的国度

尽管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了动荡与不安,如同以东的结局一般充满变数,但作为信徒,我们应当凭借坚定的信心,满怀期待地等候“新天新地”(启21:1)的到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被战争的硝烟所笼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冲突不断,无数生命在战火中消逝;疾病如恶魔般肆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贫穷像阴影一样,笼罩着许多地区,让无数人生活在困苦之中;不公义的现象随处可见,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然而,我们不能被这些现实的困境所打败,更不能因此而失去对神的信心。我们要坚信神的应许,相信神正在以祂的方式掌管着一切。神的计划或许在我们有限的认知中难以理解,但我们要确信,祂必将带领我们走向永恒的国度。

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余民的使命,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成为光明的见证者。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彰显神的荣耀,传播神的爱与真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基督的爱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要展现出宽容、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让他人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我们要积极参与教会的事工,无论是参与传教活动,将福音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神;还是投身于教会的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神的爱。我们要引领更多的人走向基督,让他们也能认识神的爱,得到永恒的生命,为神的国度增添光彩。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充满黑暗的世界中,点亮一盏盏希望的明灯,吸引更多的人走向光明,走向神的国度。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俄巴底亚书不只是古老的经文,更是直抵我们灵魂的锐利指引。它像一把火炬,照亮我们内心骄傲与冷漠的角落,又似激昂战歌,鼓舞我们奔赴信仰的征程!

让我们即刻行动,把谦卑化作前行的羽翼,让爱成为彼此的铠甲。在教会侍奉里,放下自我荣耀,将所有成就归给神,以基督般的虚己,投身每一项事工;在生活中,对身边受苦的人伸出援手,倾听他们的痛苦,给予切实帮助。用爱去缝合关系的裂痕,让教会成为温暖坚固的爱的堡垒。

尽管世界满是荆棘与黑暗,可我们心中有光,那是对神永恒国度的坚定盼望。这盼望不是虚幻的梦,而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每一次践行神的爱,每一回传播福音,都是在为新天新地添砖加瓦。

所以,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无畏的勇气和炽热的信念,在这尘世中彰显神的荣耀。不管前方有多少惊涛骇浪,神的力量永远与我们同在。向着永恒国度全力奔跑,让我们的生命成为神伟大救赎的鲜活见证,直到踏入那荣耀国度,与神永恒相拥!


阅读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文章